小小书屋>都市现代>大汉农夫>第227章 破局之法

窦婴浸淫官场几十年,对于识人辨人之术早就谙熟于心。

一般人要是想在跟他的交锋中占据上风,可是太难了,想也不要想,说句难如登天也不为过。

任何人只要到了他的面前,只需要搭眼一扫,即便是一句话不说,他也能把人的内心揣摩的**不离十。

秦风借用窦大傻引窦婴过来,窦婴其实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洞悉秦风的意图了。

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的宝贝侄子窦青松只是一个由头罢了。

通过朝堂上的风吹草动,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这是窦婴最引以为豪的本领。

也正是因为他的远见和谋略,才成为汉景帝临终前的顾命大臣。

不过往往有的时候优点也会成为缺点,窦婴就是太傲娇了以至于有些自负,他以为他已经洞悉了秦风的意图,掌控了局势。

可是实则不然,殊不知的是他已经一头扎进了秦风设计好的套子里。

秦风知道窦婴不好对付,要想在跟窦婴的交锋中占据话语掌控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所以秦风设计了一个局,一个使窦婴不知不觉间就处于弱势的局。

为了引窦婴入彀,秦风灵机一动结合目前朝局各方势力的情况,抛出朋党论。

诚然,窦婴忠心为国,时常记挂在他心头的是先帝的托孤重任。为了平衡朝局,辅佐新君,他可以说是费尽心机,可也没见多少成效。

他时常在想,现在的情况是有太皇太后在,还能够压制太后系和长公主系。

可万一要是太皇太后撒手西去的话,凭借他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下去,他根本就压制不住太后和长公主的势力。

这也是秦风抛出朋党论的时候,他一下子就陷入进去的最最根本的原因。

他太想解决目前的困局了......

试想,先帝远去,太皇太后垂垂老矣行将就木,而后就是他一人独自支撑朝局。

权贵们都有各自的小心思,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甚至不惜结党营私上下一体沆瀣一气。

他现在的处境是独木难支啊!

可以说现在的窦婴急需打破困境,找到一条出路,才能不愧对先帝的信任,才能对得起太皇太后的殷殷期望。

秦风朋党论一出,窦婴顿觉眼前一亮。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秦风能够准确的说出目前朝局的破局难点在于朋党,那么他必然有解决的办法。

心急之下,一头扎了进去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

~~

秦风的一番激昂慷慨的陈词,窦婴听的是如痴如醉心旷神怡,有种顿觉茅塞顿开的意思。

总结一下,大意就是:我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上位者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

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我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

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

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

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

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

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

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

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

始终如一,归根究底这才是君子的朋党。

所以上位者,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

~~

秦风说的简直是太好了,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并且提出解决办法。

小人朋党重私利,轻国器,窦婴太清楚了。

就太后和田蚡一系和长公主一系,侵占农田,与民争利;侵吞国家的矿山资源,于国无益,肥了个人私囊亏空了国家府库。

导致朝廷用兵都要谨慎再谨慎的三思而后行,其实按照他的头脑,岂会看不到闽越国对东瓯国搞的那些小动作的用意?

有情报显示闽越国和匈奴人眉来眼去,暗中勾搭连环。

很大程度上闽越国敢把大汉帝国不放在眼里,正是有匈奴人的支持。

但是他不能支持陛下出兵,还是太皇太后说的对,国大需求稳。

稍有不慎就有万劫不复的结局,偌大的秦帝国轰然倒塌不是没有原因的。

据他的总结,有四个原因。

分别是过度征收赋税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大兴土木民不聊生、统治者相当残暴人民无法忍受以及秦朝君王朝堂混乱不堪。

其中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朝堂混乱不堪。

而目前大汉奉行黄老之术治国,遵行无为而治,才是导致朝堂生乱的根源。

他其实也是赞同陛下推行儒术的,说实话他看过大量的儒学经典,对于儒术有着很深的理解。

其中儒术中提倡加强中央集权,突出皇帝的无上权威,他认为能够彻底的改变四处漏风的大汉朝局。

可是他不敢说,也不能说。

因为他要是这么做了,那就是摆明了要跟太皇太后对着干。

老人家奉行了一辈子的黄老之术,突然间跳出来一个儒术,岂有不死之理


状态提示:第227章 破局之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