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人也没有真的抱着天下各大门派的挨个点评过去,这些东西以前他都多少讲过。
张真人只是把自己经历中一些印象比较深的见闻给徒弟们讲了讲,比如他曾经去凤翔游历的时候就遇到过披甲门典家后人,和典家人相谈甚欢,典家人露了一手功夫,唤做“大折戟手”。
这功夫刚猛绝伦,练到深处,在战阵上能够随手拗断铁戟。威力大是一方面,在招式上更为狠辣。
打人的手法都是反关节,傍人的反关节招式是为了制人,“大折戟手”的反关节招式就纯粹是为了伤人,或者准确的说是“废”人。
江湖上有一门“分筋错骨手”的手段,能使人异常痛苦,但终归是不会造成残疾,而“大折戟手”造成的伤害那就是百分百不可逆的损伤。
估计原著中的俞岱岩要是被“大折戟手”伤了,“黑玉断续膏”也不好使。
俞岱岩思考了一下,这个“大折戟手”应该是在反关节的时候损伤了对手的软组织,软组织损伤那可就基本不可逆了。
张真人一边讲,一边把“大折戟手”演示了一番,并叮嘱一众弟子,这功夫不可轻用,容易与人结仇不说,也确实狠毒,毁人一生。
说过了“大折戟手”,张真人又说了嵩阳书院,嵩阳地界可不只有少林寺这一个武学圣地,嵩阳书院也同样不可小视,尤其是里面隐居的一些老家伙。
这些修儒的高手养气强大之外,更强大的是神魂,他们御使的功夫神意能使对手受到很大的压迫性,而且这些修儒的大多擅长剑法掌功,招式厚重古朴。
还说儒家习武的弟子会用大橹互相搏击,从而磨练**,精熟技艺,这项传统就是流传于先秦孔子的弟子。
张真人还讲了他年轻时候在嘉兴市集上遇到过的一个表演绳技的人,这人把幻术和武学结合在了一起,也有一番妙用,那人后来投了衡山派,地位还不低,不出意外衡山现在还有他的武学流传。
俞岱岩在师父讲述的过程中,顺便提了提蜀山还有泰山玉皇门。
张真人倒是对石三有的功夫了解不多,不过他和前两代的蜀山宗李交手过,蜀山宗李一脉的武学出自《青莲剑歌》的《自代内赠》,很多招式和意境与武当山的剑法非常像。
提到泰山玉皇门,张真人非常唏嘘,他有一老友,就是玉皇门的,也是个老道士,老道士非常擅长方技,易经和占卜堪称一绝,少年时房中术也独步江湖。
这老道士有一门剑法,名为《岱宗如何》,左手掐指为盘,右手持剑,挺剑击出,无不中的。与这老道士交手,寻常招式基本无用,张真人一般有两种应对方法,一是一力降十慧,任你千般算计也与我无能为力;二是手掐太极印,任你千般算计我却不在阴阳五行之内。
俞岱岩等三个年长的弟子与师父论及天下武学,自然是百般神采奕奕,张松溪早慧,也听得津津有味,张翠山年纪小,虽然也聚精会神的,可惜天色一晚,他便哈气连天的昏昏欲睡。
张真人最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徒弟,一见他如此也就停了紫霄宫的座谈会,安排小徒弟早早的去睡了。
————————
第二天一早,俞岱岩摄过紫气便直往藏经阁,这是他在山上干得第二件大事。去藏经阁一是学些摄神之术,二是奉了师命来寻一门使钩的功夫技法。
不用想都知道,这是给他宝贝小徒弟选一套适合虎头钩的招法。
判官笔的功夫非常多,用钩子的功夫就不多见,即使是张真人也不太会用。
武当山的藏经阁位置要比紫霄宫还要高,从半山腰向上走有个九曲黄河墙,藏经阁就在这围墙里面,这山势如斗,九曲黄河墙沿着如斗的山势建立起来,可不仅仅是为了美观。
这其中是一个阵法,有个名号叫做“九曲黄河大阵”,有阻敌、惑敌的功用,尤其是看守藏经阁的道人们入阵之后,更是一个大杀阵,大宗师进来了能活着跑出去都是侥幸。
进了藏经阁,在藏经阁的堂屋里,俞岱岩见到了“火车道人”王善,这老斗桌子边上摆了一摞子的书,一边还用笔在一个小本本上画来画去,像是在推演着什么。
俞岱岩也不好上前打扰,这老头子都快走火入魔了,脸上蹭了好些墨汁。
摄神之术不需要费力,他早有目标,他以前翻看过一本《灵犀通神》,这门摄神术修习的风险性小,而且施展起来春风化雨,不着痕迹。
不过轮到使用虎头钩的武学就不好找了,准确的说,张翠山带上山的钩子算不上虎头钩,虎头钩就是护手钩,护手钩的护手是一个开刃月牙,比较像后来的吴钩剑。
张翠山带上来的钩子其实是一把钩镶,护手处是一个虎头,有两个突出的獠牙。
钩镶的使用招式有那么几本不错的,但多数都是用于战阵的技巧。
还有一些奇门的铁钩使用法,比如五仙教的五毒钩,是一种把钩子套在手上的钩法。或者海家的梅花钩,钩头是朵梅花,和一般的钩子的用法又不同。
倒是正统的双手虎头钩的功法有不少,看起来都是杀伤力强的武学,非常狠辣,动辄断人手足。
藏经阁没找出什么太好的钩法,不过在《江湖散手》里倒是有一些不错且适合的钩法,比如渔叟钩法、离人钩,根据钩镶的形制做些修改应该也算是不错的武学
把藏经阁找来的钩法,还有《江湖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