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太太抬头望着天,浑浊的泪水从消瘦的两颊滑落:“不放了。”
“我没几年活头了,到时候不管去哪里,能见到父亲就好。”
声音中满是暮色西沉之意。
“姑姥姥,你别说这些丧气话!您身体还硬朗着呢!您还没看着我们几个长大,看着知书知礼他们娶妻生子。”
“到时候府上就更加热闹了!”林舒晴上前说着讨喜的话,眼中水光弥漫。
“你们这些孩子长大了……”孟老太太握着林舒晴的手,枯瘦双手上仅剩一层皮搭着。
“有些路得你们自己来走,不能一直盼着姑姥姥。”
轻轻拍了拍林舒晴的背手。
林舒晴感受那边传过来的掌心温热,心中不大好过。
“姑姑,也深了,我们回去歇着吧。”一旁的孟家娘子们上来劝道。
再站在这里思念过去的岁月也不是个办法,越想人越难过。
老太太点点头,叹了一口气,在旁边丫鬟婆子的搀扶下往自己屋子里走去。
每一步都走得很缓慢,丫鬟婆子都在跟着她的速度慢慢走着。
林舒晴待人走远了,擦了擦眼泪道:“姑姥姥先前还不是这样的,一下怎么老了这么多?”
孟淑言上前,眼中亦有悲伤道:“姑姑先前的执念是你娘前,完成爷爷他们的心愿。如果找到了你们,也算完成了心愿。”
“关于当年的事情我知之甚少,但听说过一件事……”
“我父亲和爷爷他们被关押在刑场前,念叨着一个人的名字,那个人就是你娘。”
“虽说我父亲他们一直在找你娘亲,可那个时候反复提及你娘有些奇怪,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些什么。”
孟淑言说着转过头看向林舒晴。
林舒晴听完这话也一头雾水。
她娘那个时候应该已经被拐卖到了别的地方,应该不能和京城的孟家有什么联系。
还有当年孟家被处斩的事情,虽说后面平反了,可这罪名实在是有些牵强。
听闻那个时候先帝已经病危了,病危的人神志不清,难免会做出些什么不合情理的事情。
想来想去,可能只有知道当年亲历过这些事的人。
林舒晴朝着灯光升起的方向,忽然想起了后日太妃的邀约。
太妃会知道些什么吗?
林舒晴想到这里,觉得自己对待太妃应该更加慎重一些。
在去之前,林舒晴特地打听了一份太妃的喜好。
奈何,找不到打听的人,只能托到了穆驰远那边去。
穆驰远听了以后托人传了些话来,说这位太妃年轻的时候甚是喜欢黄豆糕,是她家中的一道美味。
只是皇宫里面的大厨怎么做,都做不出那味道。
所以即便后来每年都有厨子进贡上不同的黄豆糕,太妃都兴致不大,吃不下。
林舒晴想了想,黄豆糕要怎么做?
让家中的厨子端了一份上来,大约是用煮软的黄豆捣碎成泥沙的口感。
很淡的甜味,带着一股豆腥味。
林舒晴尝了一口,不算很好吃,便自己动手了。
做不成黄豆糕,她打算做些别的。
这第一样点心是豆花,府里的豆子已经泡着了,待到明日自然会有厨子早起来做一碗豆花。
这第二样,则是豌豆黄。
豌豆黄在是个再简单不过的点心,松软可口,也适合老人。
做法也简单,就是把黄豌豆泡到水中,搓去皮以后放到锅里闷煮,煮到软烂再过两遍筛。
最后把水煮干一些,待起粘稠,放到模子里边成了。
黄豌豆和黄豆糕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做出的点心口感也相差甚大,林舒晴也不指望靠着这些东西能讨好太妃,只是面子工程总得做好。
第二天,林舒晴提着点心去了皇宫。
太妃住在后宫的一处僻静的小湖边名渠宫,说不上多富丽堂皇。
但周围的一草一木打理得很好,郁郁葱葱,满是升级。
林舒晴在宫女一路指引下,也忍不住瞧了几眼。
到了这名渠宫的院子里,便瞧见了在树下晒东西的太妃。
院子中竖着一颗参天的银杏树,树叶微微发黄,巍峨的宫墙衬着古树更显岁月悠长。
宫殿里的院子很大,周围还摆着十来个木架子,上面都搁着个竹条编制的簸箕。
太妃熟练端起一个簸箕抬手颠了颠,翻动了上面的东西。
林舒晴走到太妃跟前,行了个礼:“福敏参见太妃,太妃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妃转身起来,把手上的东西搁着道:“不必行这么大的礼,这么大的院子就我一个老太婆住着,怪冷清的,有小孩子来,我倒也开心不少。”
林舒晴倒是不敢不客气,“谢太妃。空手福敏也不好意思,我托人打听了一下太妃的喜好,想带礼物给太妃。”
“听闻太妃喜欢黄豆糕,我便做了两样豆子的点心,喜欢太妃能喜欢。”
说着跟在林舒晴身边的朱玉鹤地上提着的篮子。
一旁的宫女立马上来接走,两人也进了屋子里。
宫女们次第上来递点心,端茶水,然后端上了林舒晴的送来的点心。
不过此刻已经换成了金子做的容器,装着的分量也小了一些,也精致了不少。
太妃瞧见自己身前的这两样东西,神色好奇道:“这些是什么点心,我在宫里也不曾见过。”
“会太妃,这是豆花,是用黄豆做的,颜色白如羊脂,入口即化。这是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