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灵芝轻笑,这的确不是什么体面的事情,祖母这样安排,也是为了保护她,“好,我不在意。好好学,这也是一门手艺。”
“对,玉启,还不谢谢你姐姐?”赵老太笑道,“有了这门手艺,以后吃喝不愁,以后或许还能传给子孙后代呢!”
赵玉启感谢说:“谢谢大姐。”
“不用客气,咱们是姐弟,而且以后你是男子,走门串户,更加方便。”赵灵芝看向赵玉启,“好好做,挣钱了,给我买好吃的,好看的衣服。”
赵玉启连连点头,“好!不光给大姐买,还给奶奶,娘,三叔,弟弟妹妹买。”
真是个孝顺的弟弟!
自从骟猪之后,赵玉启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后院的那十头猪身上,亲自喂猪,并且观察这些小猪的反应。
赵老太趁着有空,跟着族长的牛车,去了一趟县城,又去给孙广元去唐家提亲。
这是第二次上门,本来赵老太都已经准备第三次上门了,没想到唐家那边很爽快的答应婚姻,毕竟距离英娘十八周岁还有两个月。
再耽搁时间,那么后面的礼数,因为时间不足,就会很仓促。
女儿一辈子的大事,唐家那边既然已经对孙广元知根知底,所以也不用在乎外面的虚礼。
孙广元听说唐家那边已经答应婚事了,非常开心,“谢谢你,三伯娘,为了我的事情,您忙前忙后的。”
赵老太笑笑,“你是我看着长大的,现在是你的终身大事,既然能用的上我,我就跑跑腿。对了,广元啊,这唐家的姑娘是城里的,虽说有陪嫁,但你也不能什么都没有啊!你手里有多少银子?够买一个小院子吗?”
孙广元心里感动,他也在考虑房子的事情,总不好让新婚的妻子跟他一起住在跟人合租的院子里。
孙广元回答:“三伯娘,我手里现在有三十多两银子,我回家跟我父母借点,买个小院子,独门独户,最好离四季香酒楼近一点。我父母在乡下,不来城里,距离岳父岳母家近一点,以后也能互相帮衬。”
赵老太点头,“你这样考虑,的确很好。既然要买院子,就买好一点。若是银子不够,去我家里拿。前段时间卖蜂蜜,赚了几十两银子,有闲钱。”
“三伯娘,你已经帮衬我很多,怎么好再借你钱?”孙广元手里的银子不多,的确不够,但他不好意思借钱。
赵老太小声说:“这成亲的房子,要像样点,既然买了,就买好点。我家银子放在家里也是放着,是借给你,要写借条的。等你有银子了,再还给我家,也是一样的。
千万不要客气,咱们农家走出来不容易,唐家是本分的人家,将来你和英娘的孩子,有百草堂孙家和四季香酒坊做靠山,就能够在县城站稳脚跟。
以后我家孩子来县城,有什么事情,当然也会麻烦你,找你帮忙。咱们这样互相帮助,日子才能越过越好。可别为了面子,不好意思开口。”
孙广元听到赵老太的话,心里感动,“三伯娘,我记下了,我先打听,看看缺多少银子,到时候定下来,不够,我再问您借。”
“好,就这么说定了,别不好意思。”赵老太笑呵呵,拍拍孙广元的肩膀,“你以前大跟我家志猛和志勇关系好,我也把你当成侄子看待。家里有困难,不管是干活,还是做事,你都忙前忙后。我心里清楚着呢,你在县城和志光两人好好做事,你爹娘跟你大哥住在一起,离我家也不远,也都能照应到。乡里乡亲的,不就是这样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越过越好吗?”
孙广元最佩服的人,就是赵老太,不光识字,而且还特别明白事理。
赵家人都很聪明,而且能干,都是三伯母和三伯父的功劳。
“我记下了,三伯母。”孙广元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内心也感激赵老太的帮助和好意。
回去之后,就开始准备聘礼。
赵老太把话说出去了,孙广元愿意过来借钱,她就借;如果不来借,她也不会勉强。
一厢情愿的事情,她不做·!
赵老太回家之后,就看到孙婆子在家里等着,一脸焦急,问:“三嫂子,唐家怎么个情况啊?应了婚事了吗?”
“应了。”赵老太笑着说,“我已经把广元的八字留在唐家了,那边合过之后,这边就可以正是提亲,送聘礼了。这聘礼,你家里有什么讲究啊?”
孙婆子听到这话,想了想,“这些年,家里攒总共五十一两银子,之前花了十八两银子买山地,还剩下三十三两银子,家里还有十亩地。家里的山地和家里的田,留给老大,我们老两口跟老大一起过日子。
这三十两银子,还有广元从镇北关带来的那些用命拼回来的赏钱和军饷,大约五十两银子。之前广元在县衙做事,明里暗里赚的钱,要给我,我没要,让他自己收着,他手里也能有三十两银子。这前前后后,加起来足有一百一十两银子。拿几十两买个小院子,剩下的全部置办聘礼。”
听到孙婆子这样安排,赵老太点了点头,“孙家弟妹,你做得对,你把广元的卖命钱都给他了。”
孙婆子叹息一声,“这是他的卖命钱,当初广元回来的时候,我就跟家里说了,这是广元的,谁都不能贪。我不花我儿子拼命赚回来的钱,我舍不得。”
“好,如果不够,来我家借钱。”赵老太说,“毕竟那唐家是体面的人家,多给聘礼,女方多给嫁妆,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