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寡人不做汉献帝>第一百零九章 何以使千里马不骈死

但刘邪不在乎,他不是拿着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在存活在这个时代。

他是靠着自己的感觉,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存活在这个时代,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而在刘邪自己的感觉之中,他觉得陈到是一个极端负责,非常有着责任心的人,而且行事细腻有条理。

让陈到作为他的贴身保镖,说实话,刘邪是非常非常的放心的。

他甚至,会时不时的将陈到和他在三国演义的小说和电视剧之中了解到的曹操地贴身保镖许诸和典韦相比。

而相比之后的结果,则是刘邪认定,陈到怕是不在典韦、许诸之下。

所以说到底……三国时代群星荟萃。

是因为秩序的崩溃,导致了有本事的人,纷纷都会没有如同太平盛世那样的秩序的压制,而开始冒出头来,展现出他们本该具备的璀璨光芒。

这样的确是让得天下英豪们,都失去了来自秩序和体制的束缚,可以跳脱出来,但也同样的,因为乱世的存在,许许多多的人,是来不及展露出头角,就半路夭折了的。

比如,程默刀,比如李成、王二蛋、张三勇……也比如此刻的陈到!

刘邪一边走路,一边开始思考起来。

为什么乱世可以有着如此之多的英雄出现,如此之多的超乎想象的人才出现……几乎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的猛将,一大把的王佐之才……

比如,王佐之才,有诸葛亮、郭嘉、戏志才、张昭、杨弘、郭图、贾诩、审配、田丰、沮授、司马懿、陈群、荀彧、荀攸、钟繇、李严、程昱……等等数不胜数的人物。

而猛将,也有着吕布、关羽、颜良、文丑、张飞、赵云、马超、鲁迅、吕蒙、周泰、太史慈、黄忠、黄盖、孙坚、孙策、程普、魏延、曹真、曹仁、夏侯渊、公孙瓒、纪灵、张勋、文聘、徐晃……等等数不胜数的人物……

这是乱世的群星璀璨。

可一旦到了太平盛世的时候,就感觉王佐之才都消失了一般,猛将更是大猫小猫三两只,时不时的还导致青黄不接……

这是为什么呢?

官府和朝廷……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统筹全部资源,尤其是人才人力资源,反而是将人才人力资源给无下限的压制下去了吗?

还是说,是因为太平时代,没有舞台给英豪们成长和施展吗?

也不对的!

这或许……就是一开始的原因,体制的建立,导致了体制的束缚,体制这张国家大网,将一个个单独的生命体,全部死死的按在了他们各自的位置上,容不得他们有丝毫的跨界出现,容不得他们去逾越体制的边界……

于是乎,就如同八股文对于文章才学的束缚和对思想的束缚一样,将无数的英豪死死的按在了一个极端平庸的位置之上。

就正如同后世韩愈的《马说》的那样,千里马却只能骈死于奴隶人之手……而不是没有千里马!

所以,体制不对!

至少,在刘邪已知的所有的体制之中,基本上都难以给英才以展现自身才能的机会,基本上是将所有的千里马,都活生生的按死在了一个平庸的马圈之中的……

所以,

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体制,什么样的大网,什么样的统治方式,才能确保人才在太平盛世,也依然可以忽视一切的束缚和压制,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呢?

科举,肯定是不行的!

科举虽然相较于如今的举孝廉和即将到来的魏晋九品中正制要好上很多很多,可他依然是一种定向选取人才,依然是要求人才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

而但凡无法成为流水线标准的人才,则会直接被这样的体制给彻彻底底的扼杀掉,而不会出现如同三国乱世这样,让整个所有的人,都可以毫无顾忌的施展自己的才能,而后成为群星荟萃的这一幕!

该是什么样的方法呢?

刘邪的脑子一片混乱,一片空白。

他忽的想到了科举兴盛之后,纵贯科举千年历史中,最凶残的一年——嘉佑二年龙虎榜!

就是苏东坡因为文章写得太好,反而被欧阳修以为是他的徒弟曾巩写的,可以避嫌将最好的文章放在了第二名,而又阴差阳错的将曾巩的文章放在了第一名的那一届科举!

那一年的科举之中,苏轼兄弟登榜,而后曾巩兄弟登榜,程颢兄弟登榜,不止如此……

这一次的科举登榜的人之中,有着一位名将、三位大文豪,以及前后九位宰相……

而为何从隋炀帝兴科举,直到清末年废除科举,这整整一千年之中,整整数百次的科举考试之中,唯独北宋嘉佑二年的龙虎榜如此的凶猛,几乎上榜者全是不世英豪,而其余的科举时期,则大为不如呢?

细究其原因的话,只有一个——北宋嘉佑二年,是欧阳修主持礼部大考,负责科举事宜。

而欧阳修,对科举展开了彻头彻尾的改革,一扫之前科举的骈文话里辞职的风格,而后破除了陈旧的科举体制对人才的遏制,破除了太学体,故而才能将真正的人才收拢……

所以,想要真正的给人才一个展现的机会,让人才一直能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于改革吗?

可不间断的改革,也并不是什么好事啊!

改革的频率太快的,也并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这可就真的是个极端麻烦的事情了,甚至于,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办法解决的。

因为,即便是到了两千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九章 何以使千里马不骈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