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自然以为刘玄是,故意谦虚:“高明过谦了,吾之才能与君相比,犹如萤火比之皓月,何必如此谦虚?”
“刘某如何是过谦之人?如果只是过谦,我也不必在二位面前夸夸其谈,玄所言的句句实话。
如若有机会,愿为诸葛君奴仆,照顾起居!”
刘玄可没有半句虚假之言,而全部都是真心实意的话。
如果说伊尹品德还有《竹书纪年》来进行否定,那诸葛亮的为人、为官则不可置否。
从《三国志》开始,他就一直是古代道德楷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虽是出自《后出师表》,被怀疑乃是有人托村夫之名所做。
然这确实是诸葛亮,他的一生来真实写照。
自出仕以来践行刘备对他的恩情,一辈子忠心耿耿,没有半点越矩的行为。
两人的君臣相携,君臣相知,也为后世君臣所推崇,艳羡。
“岂敢岂敢!”
诸葛亮不知道呀!
他寻思着,如此大才给自己做奴仆,那如何承受得起?
“不知诸位可还有他问?”
既然诸葛亮不信,那么刘玄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再说下去,对方也只当他是,故作谦虚,那就没有必要,再继续扯这些没用的了。
“多谢高明解惑,他日得空再来拜访!”诸葛亮也没有在想说什么。
“在下居家甚是无聊,随时欢迎,玄德公领麾下之文武,大驾光临!”
对于诸葛亮说再来,刘玄则是双手欢迎,能和偶像多多接触,自然是一百万个愿意。
虽然诸葛亮的本事不在经术上面,但是他的治国安邦的能力,治军列阵的本领那也是,整个历史排的上名号的。
“如此我等先告辞了!”诸葛亮领着刘备,行礼说道。
“慢走!”刘玄起身相送。
“高明止步!”二人说完就离开刘家。
刘备、诸葛亮二人走后,刘玄嘿嘿一笑,然后自言自语:“你们走了,我就要忙起来了,下次再来的时候,就要拿出一点真本领给你俩看看,不然如何能够彰显我够资格呢?”
说完他便转身前往书房走去。
说是书房,其实就是个平时写写东西的别居,毕竟以刘玄的家世,能有什么书?
》、《吴越春秋》、《唐睢不辱使命》等书罢了,简直少的可怜。
“先生刚才为何不让我说话?”
离开后的刘备,显得并不是那么开心。
先前还想继续劝刘玄入仕,却几次被诸葛亮打断话题,导致今天又是做徒劳之功。
“主公毋忧,臣心中已有计较,知道用何法,让刘君出仕了!”诸葛亮成竹在胸,望了望身后的屋子,继续往前走去。
“计将安出?”
刘备刚才光顾着纠结,诸葛亮不让他讲话,后来又专心听二人分析孙权的问题,哪里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刘玄出仕?
诸葛亮嘴角带着一丝笑意:“主公可记得,昨日刘君对你所说,他不愿出仕的话?”
“这如何不记得?他说他要为父亲已经师长继续守孝!”
这才刚刚过去一夜的事,刘备如何能够记不得?
诸葛亮脸上透露着意思揶揄:“那今日呢?”
“他说年纪尚轻,才疏学浅!”
“然后呢?”
“他说自己山野竖子,不敢自称济世安邦,真有济世之能者,如曹操、孙权等人,以少年而举于朝廷!”
诸葛亮哈哈一笑:“那主公还不知何意?”
“原来如此,我道以为此人志诚君子,却不曾想也是心机深沉之辈!”刘备沉吟一番后当即咬牙切齿说道。
刘备的话诸葛亮怎么会苟同,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他从客观角度上来看,自然知道刘玄为什么这么做,于是摇头说道:“非也!非也!”
“何意?”
刘备顿时一头雾水,也不知道诸葛亮和刘玄二人打什么哑谜。
“我观刘显圣实则志诚君子,至于主公所说心机深沉,臣也不敢否认。
但主公说此人,是因为想要名声,故意引主公三请,臣不敢苟同!”
诸葛亮一番话倒是引起刘备别样眼光,心里想道:“你也是我三请出山,自然不敢苟同!”
但是他并没有说出来,这种话太伤君臣之谊,而且还是他刘备有求于人,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于是问道:“何解?”
他倒是想要听听,诸葛亮到底能把这个话,能够解释成什么样。
“其一,刘玄自有名声,无须借主公来提高名望。”
“其二,此人言谈之中,对于曹操、孙权二人极尽贬低,自然无须借主公,来提高才名,好出仕他方。”
“其三,我窃以为此人心中,想要的是遵从汉制的主公,而非乱臣贼子……”
“其四,估计此人已经为主公准备好大礼,但是恐日后入麾下,与众人难合,我等离开之际,他才有那番,让主公请麾下光临之言!”
诸葛亮对于刘玄的话一一进行剖析,细细的说给刘备听。
“先生之言,让备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备这就前往准备事宜!”
经过诸葛亮细细分析,刘备在将昨天、今天刘玄说的话,细细思考一番,果然和诸葛亮所说的相差不远。
“主公言重了,臣为主公僚属,不正是为主公拾漏补缺吗?”
在诸葛亮看来这并不算什么,这本身就是他的分内之事,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好,那还谈什么辅佐刘备,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