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重生之工程大佬>第二十五章 赵云溪的感动

轰隆隆的旋挖机器不断将泥土挖上来,堆放到一边,让从未见过这样场景的伍有禄和周治平都忍不住惊叹起来。

伍有禄一边盯着正在施工的机器,一边好奇的问道:”小张啊,你机器一天能做多少条桩啊?”

张城笑着道:“正常情况下,一台机器一个白天就可以施工五到八条桩基础。”

“那么快?”周治平忍不住惊叹起来,道:“那这打桩不就两三天就能做完了?”

张城点头,指了指两台一起施工的旋挖机,很肯定道:“我的计划,也是三天灌完桩的。最多半月,就能完成基础施工,做到正负零。”

在说话的时候,永嘉混凝土公司的运输混凝土的罐车已经来到了工地上。张城和伍有禄说了一会,连忙去招呼车辆。

罐车到来不到五分钟,一切顺利,第一条桩也挖好了。接近二十米深的一米二大桩,只用了不到一小时就挖好,效率确实非常快。

更让张城觉得省心的是,这片区域的地势相对较高,机器挖到二十米深度都未看见有太多的水冒出来。

桩底没水,则更是方便施工,也省事了不少。同时不是水下桩,属于干桩,商砼要求也降低了,还能节省不少成本。

在伍有禄和张城一起确定过桩的深度后,工人们花了十多分钟下钢筋笼,随后就指挥罐车倒车,开始给第一条桩灌输混凝土。看着哗哗流入的混凝土,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第一条桩不到二十分钟就浇筑灌好,接着第二条,第三条,两台机器连续不停的施工开挖。混凝土罐车也是源源不断按照施工的速度,将混凝土材料配送运输到工地。

仅仅只用了一天,两台机器就完成了十三条挖孔桩的施工任务。要不是夜晚施工相对危险,又比较影响周围的居民,施工到晚上的十一二点,完全还能打上四五条桩。

忙活了一天,看着成果,张城还是很满意的。就算是伍有禄和周治平两人,对张城的这帮施工队的效率也是很满意。

第二天一早,机器就开始轰隆隆开钻。两个工地的桩基础在两台旋挖桩机器的连续不断施工中,一切都比较顺利。尽管中途遇到一些麻烦,却没有出现什么岔子。

两栋房子的桩基础,果真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把四十来条桩全部做完。

按时完成了桩基础施工,张城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放了下来。尽管还有承台地梁的基础还要做才能完成正负零的施工标准,才能从伍有禄和周治平手里拿到第一笔钱,但接下来还算是有小半个月时间,足够他完成进度,拿到第一笔进度款。

在集装箱里,张城和方旭东派来的人一起完成工程量核算。确定了工程量,张城让赵云溪这个负责管财务的合伙人,给方旭东的施工队支付了第一笔机械和人工的施工款。

纵然是付款,也只是付了一半款给对方,剩下一半的款,可以半个月后在支付。至于材料中的混凝土和钢筋款,按张城和这些厂商谈好的,还没到付款节点。

看着只付出去不到五万元的机械人工费用,赵云溪有些感慨。就只用了不到五万元,整个桩基础合计下来,机械人工费用还不到十万,她和张城两人,几乎都没怎么费事,就把这事儿做成了。

就算连上材料费,混凝土和钢材的费用,费用都在一个相对低和极其可控的成本范围之内。混凝土大概用了八百方,价格十八万元出头,钢材大概在十五万元。严格核算了成本,连上一些其他的杂支费用支出,桩基础的费用也就四十五万元。

本身也学建筑设计,赵云溪对工程造价也不算陌生。她知道桩基费用在整个工程造价里占比多少才算是可控。现在核算过后,她都不得不对张城这种操作和成本的控制手段生出敬佩情绪。

要知道,他仅仅只是用了不到五万块钱,就把桩基础给做完了。纵然现在还欠着材料商和机械人工费用,还有大几十万需要等着付出去,却不能否认张城这一手操作,是真的漂亮。

或许,这小子真的能创造出奇迹,难度不是吗?

坐在工地集装箱里那简陋的“项目部”,看向外面正在和那些准备撤场的桩基础工人握手道别的张城,赵云溪一时间有些恍惚。

将桩基机械和工人都送走,张城又给方旭东打了一个电话表示感谢。闲聊了几句,又说了改天再去拜访的话,他才再次钻进了自己设置在工地的临时项目部。

项目部就是一个集装箱,里面就一张桌子外加一套招待人的茶几。非常简单的陈设,却是张城未来几个月驻在这里的办公地点。

张城之所以和方旭东表示感谢,在于方旭东还是一个比较可靠,又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的。张城以后打算在工程行业深耕,也打算以后能和方旭东长期合作,所以多与对方交流联络也不吃亏。

回到集装箱里,看着坐在茶几上发愣的赵云溪,张城在她面前挥了挥手,笑着道:“发啥愣呢?”

赵云溪回过神,看向张城问道:“他们都走了?”

张城点头,道:“走了,总算把这桩基础给搞完了。这几天可累死我了,谢天谢地,平安顺利。”

张城一边说,一边坐下来自己给自己泡茶。炎热的天气,吹着集装箱的空调,咕咚咕咚喝了一大杯茶水,才总算觉得凉快了一些。

这几日张城除了睡觉,还真是时刻守在工地上。尽管他是施工老板,可现在公司就他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赵云溪的感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