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董卓是个武将,看到刘辩被自己吓哭,心中自然没有什么畏惧的心思。而且这个时候董卓面前的迎接皇帝的队伍虽然庞大,但在董卓看来依靠他手中的军队可以轻易地击败敌人。
因此董卓对于这些人的命令没有丝毫的敬畏,对着崔烈呵斥:“我白天黑夜一直带领部队前进,行军了三百里路,你如今却命令我离开?你莫非是认为我杀不死你吗!”在气势上镇压了这帮大臣之后,董卓又反过来责问他们:“各位都是国家的臣子,没有办法匡扶皇室,最后导致国家陷入动乱,皇帝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宫殿,你们那里又资格命令我撤退!”
之后,董卓将自己的部队和迎接皇帝的队伍合并,首先向刘辩行礼,之后有伸手,想要抱一抱闵贡此时在怀中抱着的陈留王刘协,但是刘协不愿意,董卓最后只能和闵贡并排骑马行走,最后一起进入了国都。董卓之后向刘辩皇宫中发生的事情的经过。
刘辩这个晚上经历了很多的事情,精神完全没有办法击中起来,以至于说的话完全不符合逻辑。但是这个时候年龄更小的刘协却可以清晰地描述事情的经过。在这个对比之下,董卓心中对于刘协自然是更加的喜爱。
后来董卓了解到刘协是在董太后亲自照料下成长的,甚至他的封号都叫“董侯”,而在董卓的心中,一直认为自己和董太后是同一个宗族,因此他的心中对于刘协更加的喜爱了,内心中也更认可刘协能够成为皇帝。
董卓到达国都之后,借助自己的手下的谋士的帮助吞并了之前的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部队,使得董卓的部队的实力更加的雄厚。
后来朝廷中的大臣又将丁原召唤到国都,希望丁原可以制衡董卓,避免董卓在国度中一家独大。但是他们没有料到的是,董卓后来使用财宝吕布背叛了丁原并且杀死了他。之后没有了首领的张辽等并州的部队也被董卓所收编。
这样一来董卓就控制了国都中的全部的部队。由此董卓在国度中的势力越发的强大,几户没有人可以压制他了。之前的大将军的手下鲍信不愿意成为董卓的走狗,于是告诉袁绍,希望袁绍可以欺骗董卓并且杀死他,但是袁绍因为害怕没有答应他的要求。鲍信这个时候害怕自己想要陷害董卓的想法被人听到,于是从国度中逃亡。
董卓后来派遣使者给袁绍发请帖,希望袁绍前往显阳苑讨论有关废除皇帝的事情,袁绍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表示不满,说是要询问袁隗。袁绍告诉董卓:“我认为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赞同你的想法!”董卓听到他的话之后十分的生气:“小子!天底下什么事情不是由我来做决定?我现在干了这样的事情,那个人胆敢不听从我的命令?你是认为我董卓手中的兵器不够锋利吗!”袁绍反问董卓:“这个天底下手中兵器锋利的人,难道只有你吗?”
随后举起自己随身佩戴的兵器行礼离开了。董卓对于袁绍的行为十分的愤怒,但是因为袁绍背后的袁家是当时天底下的重要的世家,因此哪怕是以董卓现在的势力也不可以随便的对袁绍动手。
董卓将废立的事情告诉了当时朝堂上的高官袁隗,袁隗表示赞同董卓的意见。袁绍于是抛弃自己的官职逃跑到冀州勃海郡。八月三十日,董卓在当时的朝堂之上正式提出废除皇帝的事情,同时以霍光过去的行为作为例子,告诉朝堂上的大臣不论是谁出来反抗都要被杀死。当时所有的朝堂上的大臣中仅仅有卢植不赞同。
董卓本来想直接杀死卢植,但是后来在别人的劝阻下放弃了这个想法,卢植于是也逃跑了。到了这个时候,在董卓的面前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阻挡他了。于是董卓正式的举行了仪式,成为了封建历史上少数的以大臣的身份废除了皇帝的权臣。
先列举一下董卓一路的上司们,董卓仕途的开始是在凉州刺史成就门下做从事。之后到并州刺史段颎推荐,董卓给司徒袁隗做掾。再之后成为羽林郎,在张奂手下当军司马,立了战功,被拜为郎中。再之后,因为羌人叛乱作为副手和皇甫嵩一起去平定叛乱。
不久皇甫嵩因得罪宦官被撤换,张温成了董卓的新上司。张温调回之后,羌人叛乱再起,皇甫嵩再次城里董卓的上司。再之后,朝廷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董卓在去就任的路上,接何进的命令,带兵去了京城洛阳。在宦官与外戚的混乱争夺中,董卓控制了局面,之后董卓的领导变成了皇帝。甚至皇帝都是名义上,期间在他主导下还换了一个皇帝。
说起来还是很悲催的一件事情,在历史中的大将军何进不但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就连董卓这个人也提前掌控了朝政。不管怎么说,做董卓的领导真的是一件很让人不好的事情。
历数一下,做过董卓领导的有五位,成就、袁隗、张奂、皇甫嵩、张温。其中成就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详聊。我们就从董卓掌控东汉朝廷之后,袁隗、张奂、皇甫嵩、张温四位的遭遇,从侧面看一下权力之巅的董卓的样子。
按着去世的先后顺序,先看张奂。张奂是董卓刚进入羽林军的领导,张奂仕途受挫,归隐在弘农郡华阴县的时候,董卓让自己的兄长董擢赠送一百匹缣给张奂。董卓这样的变现,算是厚待老领导,可张奂厌恶董卓就是不接受。
张奂为什么厌恶董卓,史书上没说。但世家大族的张奂,看不起平民出生,而且做事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