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殿下给了靳望展示的空间,让他们比一比这社稷之论。
而这位靳公子一字一句向着皇室,一句一字一句,向着这些莘莘学子。
学子们,如果说他不对,就代表着自己不对,可学子们如果说他对,就代表着自己跟着铜锈商人是一个样子。
于是,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却听见小陛下开口道。
“这些个空谈误国的理论。寡人也不是没少听过,不管是你们,还是你们~”
小陛下随手一指,将这所有在场的众人都指在了手指之下。
“不管你们说是大栎的希望,还是昏庸的官员,在寡人看来,不过都是一场笑话。孩子们说的对。空谈误国,纸上谈兵,最是不可取。你们如今谁能站出来告诉寡人……”
说着叹了一口气,其实孩子们给指了最明确的方向,确实是仇知非所教的。
林听雨实在太过明白,这些孩子们之所以能够如此口出狂言,大放厥词,并不是没有目的,而是有的放矢。
仇知非当代大儒的名称,的确不是空穴来风,他们全部都深深地领教过。
所以一向被夫子们所头疼的英王殿下,一向不学无术的英王殿下,才能在大儒面前乖巧如此,尽管有着种种的原因,可到底事实如此,是不可以更改的。
因材施教,是仇知非,这辈子为大栎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很多年以后,当林听雨,看着这满朝文武,那些个熟悉的面孔,基本基本上一大部分都是从鞑靼回来的路上捡过来的那群孩子的时候,无比的感叹。
那都是仇知非所教过来的孩子,这些才是真正大栎的希望,后来才无比的感慨~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光,山高水长
这一直源远流长的大栎的血脉,读书人的血脉,终于存续了下来。
而那些个在山野之中,原本无知的孩子们能够得到大儒的教化,也全是因为当年太学不治。
因为,太学的没落。因为英王殿下的不知所踪,因为礼梅殿的那一场大火,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本该是畜牧农耕的一生
本来应该是懵懵懂懂,随波逐流的一生,可如今得到了大儒的指点,成就了惊涛伟业的一生。
一跃而成为朝中的新贵,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这幸又是谁的幸,这不幸又是谁的不幸。
原本那些个在太学求学的人,流落四方已经都不知道姓名。
或许,是变成了这些个在太学面前,同那些个学子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人。
原本这太学重启,最高兴的就是他们,一个一个全都回来了。
他们说英王殿下,曾经与他们同学之谊,他们都是在一个先生的教诲之下,虽然也没有见过几面,他们也是与有荣焉。
可能因为念着旧情,也可能是因为别的原因,总之太学重启之后他们回来了,总会比当时要好一些吧。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英王殿下一视同仁,而他们却已经被世俗浸染得太久,那些个有风骨的,莫不是如同王维一般,早就被淹没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