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身后侧出现的那只螳螂,比原先面对的那头小了一号,但比起自己来,还是很庞大。
长乐的记忆里,螳螂都是独行生物吧。
母螳螂还经常在那件事后吃掉公螳螂。
依照这两只螳螂的体格对比,大概率是一公一母,竟然结成了组来狩猎,不可思议。
——这两头螳螂是结组狩猎而非恰好撞在了一起,是长乐的直觉。
因为他闪让开新出现的螳螂的偷袭后,两头螳螂就开始一左一右在同步化地挪动着,将他前后夹击围拢起来。
不是有着特别配合,根本做不到这种走位默契的地步。
长乐紧张异常。
他此刻手里已经没有盾牌了,其实那个变色龙背甲被戳穿了许多窟窿,防御效果已经大降。
加上背甲重量不轻,也只能防范一个方向的袭击,还依靠那东西未必是好事。
没有了背甲,一身轻,可一身轻只是相对的,跟这两头行动迅速的螳螂比起来,他几乎相当于一个直立的靶子。
长乐背后没长眼,只好随时在原地旋转着身体,小幅度移动,好争取让两头螳螂至少保持在在自己视界两侧可扫瞄到的位置上,一旦有哪一头到了背侧,他马上就会转身,严阵以待。
新来的小个头公螳螂大约看到过长乐弹动舌鞭攻击其同类的场面,没有盲目靠近到长乐近前,否则长乐马上就会陷入近战的考验。
这鞭子算是自己的震慑法宝了,长乐小幅度甩动舌鞭,发出警告。
他不敢尝试逃跑,他现在的速度和崖顶地表时候差太多了,只要尝试逃跑,两头螳螂铁定以更高的效率从背后追赶上来,一个镰刀扑杀。
双方貌似陷入僵持,长乐心头却焦躁。
僵持不是两头螳螂被他的实力威吓,而是陌生武器的震慑效果,一旦这两头巨型昆虫完成了评估,就会一左一右扑上来了。
在那之前,他必须有一定的预备策略才行。
刚毛辅助?不行。
单单是甩动舌鞭,就凝聚了他的大部分体力精力了,实在没能力将刚毛甩射出去形成杀伤力。
刚毛倒是能够承载他体内腺体分泌的微量但多种类毒液,可也要有机会刺入对方体内才行啊。
从正面看,两头螳螂的防御强横,不论是上半身、四肢的部分,都覆盖着厚厚的外壳。
螳螂的翅膀或许已经退化了,没有前世的那种能够有助于飞行的感觉,但看着也挺厚实,变相成了其背部的甲胄,唯有其肚腹或许防御弱一点儿,尤其那头疑似的母螳螂,肚腹鼓囊囊的。
可长乐的舌鞭根本攻击不到那个距离,也很难获取到绕到螳螂侧后方的机会。
怎么办?
左思右想,长乐都没有想到最有效杀伤敌人的手法。
不久后,两头螳螂终于判断出,它们无法对长乐前后夹击,实战偷袭,由前方两侧一个大弧度的扇形角上,一左一右冲击过来。
两头螳螂几乎是一同动的,但效率不太一致。
公的也小一号的那只,速度更快一些,母的那个则略微落后。
长乐身体后撤将距离拉开的同时,舌鞭直直弹射而出,打算击退先抵达的那头公螳螂。
公螳螂见机很快,在舌鞭眼看要击中它时,提前就一个转向,避开了长乐的反攻,然后一个绕行姿态,打算曲线奔袭继续接近长乐。
长乐正打算对付下一步进攻的公螳螂,视线里另一侧另一道更庞大身影忽然急速接近中,效率比之前的公螳螂还要惊人!
长乐刹那间明白了一个事情,亡魂大冒。
尼玛,被耍了!
母螳螂移动效率没有公螳螂高,只是自己的误解而已,或说是这一公一母的计谋。
这对儿无良夫妻先让小号的丈夫由一侧诱导式攻击,吸引视线,并给猎物造成母螳螂较慢的假象,在公螳螂靠着绕行让猎物视线转移精神分散的空当里,母螳螂则突然加速,以求成功接近到猎物侧背面,一次性击杀。
这种并不复杂的合击之术,出现在昆虫身上,又颠覆了长乐的一些认知,这些大号儿昆虫也是有智慧的。
两头螳螂靠着这合击策略,袭击成功过不少猎物了吧?
分析出来了问题只是起步,怎么对付才是关键。
他现在移动速度大降,跳跃高度也有限,不久前获取的硬质皮肤还在初步成长阶段,不敢硬刚螳螂的捕捉足。
也即他既躲不开,又扛不住螳螂们的近身刺击或斩击,哪怕被正面击中一下,都会性命不保。
他的舌鞭的确惊人,但舌鞭是采取着弹射的方式,是直线向进攻的。
一次只能弹射往一个方向,必须收缩之后才能重新选择方向弹射出去,这之中的间隔略长,根本来不及应对两方面的夹攻。
咦?等等——
长乐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逻辑惯性,思维误区。
变色龙的确靠着舌头的直线弹射来袭击猎物的,所以舌尖部分最硬。
但是它真的只能弹射吗?
长乐的视觉放大效应锁定了正使用中的舌鞭,外加动态视力,以超高的效率在进行着分析。
他发现,这舌头的构造其实很独特。
这舌头不弹射出去,收缩着的时候(自然状态),类似于一根韧度很高的塑胶棍子,远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软踏踏的肉筋之物。
他之前没有深想,只以为是这舌头材质特殊,现在细看,特殊的还有构造。
这舌鞭,其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