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科幻未来>从一只老鼠开始的进化>第180章 消失的尸体在哪里

断成两截的作战服里,小陈的尸首完全不见了,不论是头颅还是身体其他部分。

甚至将作战服打开,里面也是空空如也。

不单是**不见,连同作战服特备的士兵紧身感应衣都不在了。

小陈已经死掉,从脖子断为两截,不可能自己从作战服里离开。

马上有人猜测:“会不会是被刘组所说的那只白色怪物给吃掉了?”

毕竟小陈就是被白色怪物一下子削掉了脑袋的。

刘爽理智上线,沉声说:“不太可能,那头白色怪物的攻击模式相当霸道凌厉,而且块头偏大,它要是想吃尸体,多半会先破坏掉作战服再说。”

而这作战服除了脖颈的一“刀”外,没有其他很明显的破坏伤痕。

马明弯下腰,将那半截子战术头盔凑近到了自己胸口的某处位置。

作战服采取着全身性护甲的穿戴模式,尤其头颅被严格保护,但也要获取体外的各类数据,不论是声音,气味还是视觉触觉。

这些五感需要作战服内置体外讯息搜集模块,有着对应的传感装置,传感装置为防范全部被破坏,会安装不止一处。

胸口位置就是其中一处,胸口是比较不容易被破坏的,护甲最厚重,也最被人保护。

作战服的设计歧点在于,是不是设定后背的视觉传感系统。

视觉传感和声音、气味的传感逻辑不太一致。

声音和气味基本会比较匀称地遍布在四周的整个环境里,作战服里的人不同部位的传感装置采集到的其实是同样的讯息数据,偏差不会太大。

但是视觉不一样,人类视觉只能照顾前方的180°角视野,人脑在同一时刻只能处理同一幅画面,如果背后也保持视线,那么人类至少要同时顾忌两个并不一致的画面讯息,这对于绝多数不能够一脑二用的人类来说,是副作用大于正作用的,所以背后虽然有视觉的传感装置,但默认画面是不开启的,甚至设定智能筛选机制,譬如监控到敌人或者异常等,主动示警给士兵,士兵快速转身应对,这比同时处理两个视觉画面省心得多,也更有效。

所以马明这帮子战场上走出来的人,还是习惯背靠着背,跟队友互相依靠。

总之,马明在利用头盔的传感装置采集气味讯息,不久后沉声下了结论:“小陈被吃掉了。”

“什么?还是吃掉了?”

马明点头:“对,但不一定是那头白色怪物,我从这头盔内部,识别到了某类酸性溶液的气味,类同于胃液。”

“剩下的作战服里也差不多。”

“恐怕是一种个体不大的生物,钻进了作战服里,啃食掉了整个的尸体,包括感应衣。”

“当然,不排除是偏大型的生物,但拥有一些长触角之类,探入作战服里,吃掉了尸体。”

这——

听着有道理,但又违和。

有人质疑:“就算吃掉**,衣服也能吃掉,也太离谱了吧?”

那紧身感应衣是为着让人体和外部的作战服能够全面化感应对接,让人类在作战服里不至于生出和外界过于隔绝的印象,产生环境方面的代入感。

所以感应衣内部有着一些的特殊材质的金属线路之类。

同时感应衣也偏厚重和柔韧性,因为还要防范人体被比较硬质的作战服内部硌到。

一般的野兽别说吃下去了,就算咬碎、咬断都有些难度,还能将整个人连带衣服都吃下去?

这是什么样的咬合力和胃能够破坏和消化掉那些衣服成分?

而且尸体里还有人类的骨头,也一星半点儿都不剩,这也太夸张了。

马明又看看另一具队友小何的尸体。

小何为了让队友们获取到逃生空间,打算和白色怪物同归于尽,开启了身上唯一的一颗燃烧弹,这刻整具作战服焦黑一片。

由于只有背部一个明显的穿刺伤裂口,能够明显辨识出作战服内的遗体还在,没有像小陈一样遭遇尸骨无存的境况。

马明思绪很快,解析:“那种未知的小型食人怪物,或许会依据气味来识别猎物。”

“小陈头颅断开,血腥气散开,虽然雾霭有气味阻隔作用,但也只是相对的,所以他的**吸引到了野兽到来,反观小陈,浑身被烧灼了,伤口封堵,只剩下燃油味儿,这也变相保护了他的肉.体。”

“总之,最好不要受伤。”

“好了,小陈的遗体,估计是没有机会找回来了,我们撤退吧。”

之所以啰嗦这么多,就是在思考小陈消失的遗体怎么办,要不要找,毕竟只得到了一具作战服,这收敛行动太没说服力了。

马明站起,其他人也不说什么了,由其中两名队友一前一后抬着小何的遗体,另一个人怀抱着小陈只剩下空壳的作战服,回返飞船那里。

其他人则卫护在四周,防范可能的袭击。

从这里,到飞船那里,有三四百米的直线距离,不短也不长,快一点儿的话,一两分钟也就赶到了(抬着尸体,外加4倍重力,不可能很快速度地跑动)。

而这个距离,远远超出了和飞船之间的信号传输长度,虽说飞船有着较大功率的信号发送接收设备,也抵不过雾霭屏蔽的折损。

一百米不到的时候,殿后的队员忽吃惊汇报:“队长,我的传感装置识别到了一些不明的声音信号。”

“什么声音信号?”

队员:“我也说不好,就像是一些鼓点儿声,很轻,但很密集。


状态提示:第180章 消失的尸体在哪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