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皇帝过来聊聊>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高煦的作死人生

朱高煦显然感到了异常的紧张,吞吞吐吐地挤出几个字:“父皇,我...我...”

朱元璋:“孙儿,你别慌。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爹为了修建这北京城,可没少费了心思啊。”

朱棣:“可以说我这一辈子下的最大的一个决定了!看来你的思想境界确实没有达到做皇帝的高度!只配当一个监国!”

莫凡:“朱高炽自登基之日起就有此意,他对你的几次北征都不感兴趣,也不喜欢北京;此外,他在南京当过监国,熟悉南京的情况,感到那里更为舒适。我说的没错吧?”

朱高炽:“实际上,还有一点,那就是维持北京作为京城的这项费用不但大大地增加了中国东南的负担,也使各政府部门难以应付。我是个过日子的人,所以...”

朱棣:“妇人之见!亏了你没有搬回去!你死的正好!”

朱高炽:“父皇...”

朱允炆:“四叔脾气好大...”

朱元璋:“那后来谁当的皇帝?出来说说,我想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莫凡:“那我们就抓紧把好圣孙请出来吧。朱瞻基,到你了!”

朱瞻基:“太爷爷、皇爷爷、父皇好,我是咱大明的第五位皇帝,在位10年,终年38岁。”

朱高炽:“儿啊,你比爹还少活10年呢!为什么?”

朱瞻基:“累的...咱大明的皇帝太累了!你们刚才讨论的那几个原因,我除了没有肥胖之外,其他都占了。”

莫凡:“没错,朱瞻基这短短的10年确实干了不少事情,加上朱高炽的那10个月,是你们大明开国以来的好日子,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堪比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

朱棣:“果然是个好圣孙啊!”

莫凡:“朱瞻基在位期间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对外关系上,停罢郑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越南)。明宣宗的这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的发展。”

朱高炽:“我儿干得不错,是我当年的路子!我10个月,你10年。这一点比你爹强...”

朱元璋:“等会,我突然想起我的另一个孙子来。”

朱棣:“谁?”

朱允炆:“朱高煦?”

朱元璋:“没错!你们怎么没人提起他呢?虽然我不太喜欢他,但毕竟是亲孙子啊!朱棣、朱高炽,他后来怎么样了?”

朱棣:“哎,这倒霉孩子,提他干什么,天天惹是生非的,被我宠坏了!在靖难之役中虽然立过战功,但为人骄横,我看在朱瞻基上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封他为汉王,他很不满意!”

朱高炽:“他的封地原本在云南,他不肯去,嫌那地方偏僻,父皇又把他封到青州,他又嫌穷。最后父皇没辙了,问他到底想去哪,结果朱高煦哪都不想去,就想在南京待着。还没事经常对人说自己像唐太宗!”

莫凡:“没错,史书是这样记载的。看来这孙子真是作啊!唐太宗是干掉了自己父兄才当上皇帝的,现在朱棣还活着,朱高炽也不是李建成,他自比唐太宗是什么意思?这不是作死吗?”

朱元璋:“以我对这孙子的了解,这确实是他的作为!”

莫凡:“这个朱高煦仗着朱棣宠爱,是天不怕地不怕。他竟然私下招募三千兵士,四处横行不法。其中有几个士兵抢劫财物时被兵马指挥徐野驴逮住了,朱高煦居然一锤把徐野驴的脑袋开了瓢!”

朱元璋:“徐野驴?这是人名?好奇怪啊!”

朱棣:“父皇,他确实是我手下的一员战将!这名字嘛,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我听说这事后,差点废掉他的王位贬为庶民。还是朱高炽不计前嫌为他求情,才改封到山东乐安。”

朱元璋:“后来呢?”

朱棣:“后来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

莫凡:“后来他模仿他爹夺取皇位的做法,差点酿成了大祸!还多亏了朱瞻基技高一筹,才使得你们大明没有发生玄武门事变或者说是第二次靖难之役...”

朱棣:“什么?!还有这么惊险的段子?!朱瞻基,你快说说!”

朱高炽:“什么?二弟后来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瞻基:“您快不行的时候,也就是洪熙元年五月初十,一个太监奉命离开北京,全速奔赴南京,打算去把我召集回来。但两天后您就驾崩了。事态紧急,朝中大臣夏原吉等人决定秘不发丧。”

朱高炽:“和你皇爷爷驾崩时的情景一样,当时在讨伐蒙古的回师途中,你皇爷爷驾崩,到了一个多月后我才得到信儿。还好忠臣比较靠谱,当时朱高煦也没有什么动静。”

朱瞻基:“但是父皇您的驾崩,又使得我这个二叔看到了他当皇帝的希望,于是他就开始行动了。得到回北京诏令后,我只带着几个人就马不停蹄的赶往了北京。后来的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所谓兵贵神速。”

朱高炽:“怎么?朱高煦他打算在中途伏击你?”

朱瞻基:“嗯。二叔的封地山东乐安正好在南京通往北京的路上。他原本打算只要派兵截住北上奔丧的我并干掉,然后自己就可以趁乱进京登基。”

朱棣:“这小子能干出来这事,我这个当爹的还是了解他的。”

莫凡:“当时朱高煦布好了埋伏。左等,朱瞻基没来。右等,朱瞻基没来。再等,从京城传来消息,朱瞻基已经正式即位,年号宣德。朱高煦当时就崩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高煦的作死人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