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帝果然心情不太好,他坐在高大的龙椅上,案前散落一地折子,冠冕垂下来的旒微微晃荡,盖住他半张脸,显得那张脸不怒自威,自有气势。
赵清和脚步平稳,稳稳行了一个礼,“参加陛下。”
“清和来了?”齐宣帝声音听不出喜怒,“你此去洛阳,应是收获颇丰,说与朕听听。”
他想听的,应是关于百姓对于今年庄稼收获不丰的看法。
赵清和斟酌一下,同他说了王二的事。
齐宣帝大怒,“既是家中有粮,为何还要去偷?!”
赵清和道,“王二是人性问题,但臣女想说的,是他的同伙,王亚。”
“据他而言,他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小儿,妻子想来身体脆弱,干不了农活,这样一家人每天的消耗是必然的,他家里,已无多少余粮。”
齐宣帝不言。
赵清和知道他在思考,或者说在愤怒,因为全齐国不可能只有这样一例案件,像王亚这样的处境,该有很多。
王二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家有口的在这样的日子里就很难过。
齐宣帝微微看向她,“清和可有什么想法?”
她没有什么想法。
赵清和道,“臣女看来,此事当务之急,还是先稳定民心。”
“然后呢?”
“着人寻找能短暂代替米粮的裹腹之物。”赵清和道,民生是根本,眼看今年收成不行了,离下一次秋收却还有好几个月,寻找代替粮食的物品是必然之路。
齐宣帝面前的玉旒轻轻晃动,他并没有对此提议发出任何见解,只是问道,“清和可有想法?”
她没有想法。
赵清和木然道,“臣女常年呆在京中,并未见太多外物,并不知道这些。”
这些东西,还是问农事官,或者召那些常年走商的人问问比较合适。农事官了解农事,常年走商的人见多识广,知道一些可以代替粮食的东西也尚未可知。
齐宣帝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而后静默半响,突然问出一句,“清和觉得老三收粮一事做的如何?”
这是什么意思?他是在试探自己?
赵清和垂目道,“臣女私下以为,平王做的很对。”毕竟是她亲口提议的行为,肯定不能反驳了。
“哦?哪里对?”
赵清和敛了心神,垂目思道,“都是我大齐百姓,互送粮食是体现我大齐百姓和谐的事情。”
“既然是为了帮助别人,为何还要掏钱买?”
“因为他们手中粮食也不多。”赵清和道,“而且他们种粮食也不容易,此事我们帮不上太多忙,但起码不能给百姓拖后腿。”
齐宣帝闻言嗤笑了一声,道,“你倒是高尚。”
“不及陛下您。”
“此事跟朕有什么关系?”这人似乎是同她杠上了。
赵清和一点不慌,沉声道,“因为平王殿下是陛下您的儿子,平王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您的教导,此次拿钱收粮一事,平王做的好,也是陛下您教的好。”同样,他吃喝嫖赌玩女人也离不开您的宠惯。
齐宣帝轻轻笑了一下,语气里却听不出欢喜之意,只听他道,“赵峰生了个好女儿。”
赵清和不知道他话题为什么突然扯到父亲,于是沉默应之,主要也是因为不知道怎么接。
难道要说,嗯我觉得你说的对?
她的沉默并未打断齐宣帝的兴致,只听他又道,“若他有你一半口才,朕也不必如此担心他了。”
担心什么?担心他闷声不吭抢你的位子?
赵清和心里警铃骤然拉响,立刻道,“父亲是个武将,读书甚少,平时说话总是三言两语便将人得罪了,后来实在怕了,话也就少了……陛下若不喜父亲沉默,可同父亲说一声,其实父亲很喜欢说话的,尤其近几年被憋的狠了。”
齐宣帝笑容淡下来,“由此说来,倒是朕眼拙了,竟然没发现此事。”
“……”赵清和激动道,“陛下记挂父亲是父亲的福分,我们做儿女的心里一同感激。”
“陛下若喜欢父亲多说话的话可同父亲说一句,父亲最是仰慕陛下,若得知陛下这般喜欢他说话,必然很是激动欣喜的。”赵清和一顶一顶给他戴高帽子。
“……”齐宣帝沉默一瞬,看着台下那个面露激动之色的小女娃,心情复杂。
自己并不是这个意思。但是看赵清和,又觉得她是着实在欣喜的,脸上的神情真实可爱,做不了假。
罢,只怪赵峰那老匹夫不知道积了几辈子的福气,竟然生出这样一个女儿。
“竟然是这样吗?那朕以后一定注意,可不要抹了赵将军的天性。”齐宣帝挤了一丝和蔼的笑容,“清和刚从洛阳回来,一路舟车劳顿,想来很累了,不如今晚就在宫里歇下吧。”
皇帝都亲自开口了,自然是不好拒绝的。
于是赵清和行礼感谢道,“多谢陛下隆恩。”
齐宣帝挥了挥手,“下去吧,贵妃久未见老三,想的厉害,你去同她说说话。”
原来是丽贵妃要找自己,赵清和心道,这位倒也是疼儿子的。
没钱了给钱,立功了马上请功,几日未见心里还惦记着……不过,找自己过去,也不知是因为纯粹的想打听打听平王的消息,还是来试探自己的。
思及此,赵清和拜别,在宫人的带领下去了后宫。
她一个外宫人,没官身也无诰命在身,自然是没有轿辇这种奢侈的东西的,于是走的极慢极慢,因为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