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家,礼部尚书,正二品官。
“你们家粮食还多吗?”
终于说话了,管家擦了擦汗,回道,“目前我家姑娘也有领着人在城外施粥。”我们也是好人,请看看我们!
“那就尽量再多施几日吧,若有多余的被褥也可以发放下去。”赵清和将两个锦囊给他,“不断有患病的百姓跑来京城,我们不能治好他们,起码让他们吃饱穿暖。”
终于拿到药了,管家高兴的眼泪快掉下来,“感谢姑娘大义!奴这就回去禀告老爷,让他下命令。”
“嗯。”
接下来几日,聚集在城门口的百姓明显发现自己待遇似乎好了不少,不仅每日都有稀粥喝,竟还有人发了被褥下来,甚至连住都破庙都有人搬了木板过来将破漏的门堵住,防止夜半漏风。
而这一切,都跟一个叫赵清和的赵家姑娘有关。
众人喝着温热的粥,盖着温暖的被子,挤在一起,忍不住眼泪掉下来,饱受磨难至今日,忽然感受到温暖是什么滋味,夜半,京城破庙里都是哭声。
“俺……俺真的,太久太久不知道暖和是啥子滋味了……”
“谁又不是呢?”
“我都以为我来京城是死路一条,家破了,一家老小就剩下我自己,临死前想来看看咱们京城是什么模样,没想到还能得救……”
“我家也就剩下我自己了……”
“我老娘老爹都死了,连个坟都没有……”
气氛一默,黑暗里,有人叹气,有人低声抽泣,忽然有人打了个哭嗝,“俺,俺一辈子感谢赵姑娘。”
“我也是。”
“我也很感谢……”
“……”
“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孩子忍不住问出声。
黑暗里,有人回答她,“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
有人抱紧了怀里的孩子,“三年前瘟疫横行,我家三岁孩子是喝了她在粥里掺的药才好的,这一回也是。”
“我家孩子也是的。”
“我问过守卫,守卫说,她今年才十一岁,跟我家孩子一样大。”那人声音哽咽,“前几日听说她为了制药把自己累病了,一躺就是半个月……她才十一岁啊……”
有人抱着自己的孩子哭出声,“希望她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曾经有幸见过一面,她个子不高,长得很好看。”
“听说她爹是个将军,现在还在边关打仗。”
“……”
话落,气氛又是一阵静默,有人叹息出声,不再说话,只在心里暗暗祈求那个小姑娘,长命百岁,岁岁安康,善人有善报。
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破庙,但凡有流民是地方,都有人讨论,有人祈福。
三日后,郑墨归京,跟着他回来的还有一马车,保存完好的极寒草。
当晚,赵清和师徒三人连夜制药,第二日一大早,太阳带着半丝暖意,赵清和裹着狐裘,和郑家父子一起拉着一马车药粥去城门口。
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老弱病残占了大半。
他们是第二批来的人,第一批施粥的人是那个富商派来的人,粥刚卸下马车,管家看到赵清和,心头一惊,满怀敬畏的打了个招呼,“赵姑娘安。”
“赵姑娘怎么亲自来了?”有些殷勤的意味,他们家少爷病了将近半个月,吃了赵清和给的药丸,现在已经好透了,他们家老爷发话,从此赵清和便是他们府上的恩人。
李管家本人也很是敬仰她,毕竟是连半个江南都不屑一顾的人。
赵清和认出他,看他大清早就在布粥,心底非常高兴,面上也笑的好看,“李管家,贵府公子身体如何了?”
“拖您的福,已经大好了。”
“好了就行,快回去吧,都等急了。”
他们没等急,只是不敢相信,都愣在哪里。
“赵清和姑娘?”有人不敢置信的喊出声。
“嗯?”赵清和疑惑看过去。
见她看过来,那人确认了,激动的恨不得蹦起来,“啊啊啊啊啊是赵姑娘啊啊啊!!”
“真的吗?她不是在养伤吗?”
“一定是不放心我们,我看到李老爷的管家都去跟她打招呼了,这一定是的!”
众人顿时激动了,粥也不打了,争先恐后跑到赵家摊子旁,前排的人生怕人太多伤着赵清和,忙喊人停下来,嗓子有力气的不行,“都缓缓,小心伤着了赵姑娘!都别动了,听我的!别动了!别推了!再推我他妈打死你!”
“……”
最终乌泱泱一大群人停在摊子一步之外的地方,一个个眼神亮晶晶的看着赵清和。
果然还是个小姑娘啊,还没有他们家孩子高。
脸怎么这么白啊,是不是还没养好?
“……”
明明心里存了诸多话语,看到了真人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有人垂泪而泣,有人放声大哭。
被众人注视的赵清和已经懵了,满头都是问号,身体僵硬,一时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她,何德何能?
赵清和听见自己声音沙哑,“都散开吧。”
“十四岁以下孩子来我这里领药,其他人喝药粥。”
“好的好的。”
“听您的。”
众人很快散开,两人一队,整整齐齐排了两队,排了老长。
李管家看着自家空无一人的摊子:“……”他擦了把汗,暗道这赵家姑娘好生受欢迎。
昨晚上一共就搞出来100颗药,自留十颗,剩下九十颗今日全部发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