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青春校园>村里的女霸王她良田万顷>第三百零一话 去府城过上元节

许三花便从碗柜底下拿出她早先在镇上瓷器铺里碰上卖回来的白瓷盘,这白瓷盘很薄,不像装菜的,也不像花盆。

还是瓷器铺的老板进货时瓷窑那边做了不要的一批他低价进回来的,以为会好卖,结果放在铺子里许久都没卖出去。

正好遇上许三花要买,就干脆进价全部卖给许三花了,如此也不亏本,免得全都折在手里。

许三花在外面没见过前世南湘做这个凉皮时用的那种锃亮的像铁盘又不比铁通透的东西,当时她好奇问,南湘说那叫不锈钢盆。

啥叫不锈钢许三花不晓得,她四下找过,也没见过南湘那种不锈钢盆,便只好用这个瓷盘代替了。

左右南湘说过,只要东西薄,也能做出来的。

她只用了两个瓷盘,洗干净,然后将上午炼化已经放凉了的猪油在瓷盘上抹上一层,

锅里的水也烧开了,上头放了蒸笆,她将面水舀上一勺在瓷盘里,然后将瓷盘放在蒸笆上,盖上木搭子,叫它蒸。

大概蒸上小半盏茶的功夫,许三花掀了木搭子,用湿布包着将瓷盘迅速端出,放在装了冷水的盆里。

然后将另一个瓷盘舀上一勺面水,接着放上蒸笆上,盖了木搭子蒸上。

这边在水里凉得差不多了的瓷盘,许三花用手将里面的面皮揭下来,放在菜板上,抹上一层油。

瓷盘也继续抹油,将锅里的另一盘端出来照样放在水里凉着,这边迅速舀了面水继续放进蒸笆上蒸。

将揭下来的面皮覆在前一张面皮一起,也抹上一层油。

许三花做了五六张出来后剩下的就叫孙氏手上来做。

等到全部做完,许三花数了数,大概有二十张面皮,也就是说一斤白面做了十张面皮出来。

许三花上手将上午煮好的面筋切成小块,然后将二十张面皮卷在一起切成条,一起放到陶盆里,拍了姜蒜末丢进去,又放进去酱油和醋,以及一点白糖,最后拿过放在灶头的油辣子,舀了三勺油辣子放进陶盆里,用筷子搅拌均匀。

递了筷子给一直等着的老胡氏,笑道:“奶快尝尝,我做的新吃食,油辣子凉皮。”

凉皮?

老胡氏听得这名儿倒是稀罕,接了筷子夹了一筷子凉皮喂进嘴里,嚼了几下之后,顿时亮了眼睛,惊奇道:“这真是白面做的?咋这么好吃咧!三花,你这到底是咋想出来的?”

说着,又夹了块面筋尝了,也是不住点头,“真香。”

许三花不由笑了,自个也尝了一块,然后让孙氏几个都尝尝,最后同孙氏道:“等十七食肆开张,除了卖油辣子米豆腐,和铁板豆腐,以及各种面之外,还有这个凉皮,你就带着满娘在灶屋里忙活吃食的事儿,王叔和你儿子方海就在外头跑堂招待客人,至于掌柜的和账房,我也已经安排好了人。”

她安排王茂一家去淮水河食肆做工,也是有原因的,当时她买了他们一家就问过了,得知孙氏还恰巧就会做面食,和面做面条最是老道的,所以可不就是正好,就让他们一家去食肆了。

至于食铺,现下也就放些米豆腐和黄豆腐去卖卖,附近几个村子的有图近的,也就不用往镇上去了。

如今在她家做工的这么多户人家,就没不馋她家吃食的,手里头挣了工钱富裕了,少不得买上点回去尝尝,这也不在多,她本也不靠这铺子挣钱。

只是先占着这地头,后头慢慢的就会热闹起来的。

而食肆,她不用愁,每天来往赶路经过的人多着咧。

外头再摆个茶寮,路过歇脚喝口茶解渴的,闻到这香味还能不尝尝?等尝到味儿,名声传出去了,到时候只怕是只要路过都要来吃吃呢。

许三花只安排妥了这事,让王茂一家这两天没事就往淮水河多跑跑,熟悉熟悉,又交待了孙氏面条必放油辣子调味,然后又拨了邓丰去食铺里当伙计,食肆和食铺都统一归蒋大平掌柜和账房。

另还有袁文做茶寮伙计。

如此,一切就都妥当了,只等着十七开张就是。

现下要做的,就是早就跟董明珠约好的,上元节去府城看花灯的事了,为此她还买下了丁管事在府城的一套宅子,银票给了,这房契和钥匙后头也交到她手里了。

是以,趁夜,许三花便跟老胡氏等人说起十五去府城看花灯过上元节的事。

老胡氏等人一听,他们还能去府城看花灯,顿时惊得都不知该说啥。

特别是老胡氏和老许头了,活了大半辈子了,半截身子都入土了,去过最远的地头也就是去淮安县下头点的王家浜,那还是大妮生了娃,他们去喝满月酒去的。

去了就回来了,连淮安县城都没去过咧,更别提府城了。

身为梁州府治下人,他们早就晓得梁州府“小京城”之称,都好奇着咧,京城是啥样,这辈子他们是见不着了,可能见识见识这个“小京城”也是值当的啊!

最是激动的许三茂当下问出了自个最关心的事,“三花,真去府城过上元节?谁去啊?是大家都去还是?”

如今家里开着作坊呢,大树二树又各自在铺子里忙活,要去府城过上元节,是都去还是哪些人去,这可是值得关心的事。

是以许三茂一问这话,老胡氏和老许头也好奇的望着许三花。

“是啊,三花,这家里可走不开,咱们家也不能都去吧?还有你娘,大着肚子呢。”老胡氏道。

这个事情,许三花老早就想好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一话 去府城过上元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