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养成一个大唐>第三百八十九章 经济

天下的事情少有能瞒得过李世民这位大唐皇帝的,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皇宫。

姜云明前脚到家,后脚就有宫里的人来了。为首的太监姜云明已经很熟了,虽然记不得他的名字,但是每次来姜府传信或者宣旨的都是他。这回的太监带来了很多的东西,布帛银钱等等很多赏赐,姜云明知道这些赏赐的源头是什么。

仅仅是因为两个字,那个曾经陪伴了大唐皇帝李世民接近半生的两个字。

李丽质多少有些奇怪,宫里无缘无故的就下了赏赐,偏偏她的夫君还讳莫如深的只字未提,但是懂事的她没有多问,只是开始安排人开始把东西都分类收拾到仓库里。

“呦呵,你家这是采购回来了?”熟悉的声音响起,语气中还带着少许的惊讶。

杜如晦躲避着摆放在前厅里的各种东西,以他的眼力不难看出来这些都是宫里出来的东西,毕竟这个时代皇帝用的东西怎么能和常人的一样?不仅常用的器具有着与平常百姓们甚至官员们所用的造型不同,就连布帛等消耗品上面都打着与众不同的标记,那是皇室专供所特有的。

“杜伯伯快请进。”姜云明赶紧把杜如晦迎了进来,语气中充满了歉意。

在姜云明结交的所有人中当属杜如晦的关系最深,但是偏偏姜云明从回京到现在都还没到杜如晦的府上拜访,现在还得让这个带病的长辈亲自登门,姜云明心中满满的都是歉意。

糕点茶水,甚至还有这个时节难得一见的几种水果都被侍女端了上来,若非姜府大棚的话这个时节还真的是难以吃到新鲜水果,但是即便是姜府也只有有限的几种罢了。

“高远回京本该亲自登门拜访杜伯伯的,但是如今去还得杜伯伯亲自上门,罪过罪过。”姜云明亲自上手给杜如晦斟茶,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责己之言。

“不至于。”杜如晦摇摇头,接过了姜云明递过来的茶水浅尝一口后说道。“你这段时间经历的事情为伯大抵也知道一些,你离京半年,初归之时本就繁忙,再加上寒冬腊月的草原是个什么光景我也知道,你我之间不必说这些见外的话。”

“多谢杜伯伯谅解。”虽然杜如晦不是那样的人,但是听到他亲口说出的话后姜云明还是松了口气。

“听知节说你准备回祖地一趟?而且听荷儿说还想带上为伯?”即使现在的杜如晦比以前清闲很多,但是也不是没事乱串门的人,他来找姜云明自是有事的。

“是的,不过眼下就只有个计划,真正出发还要等带些时日,毕竟小侄这次回京的路途就够凶险的了。君子不立围墙之下,祸患不肃清不太好远行。”

“这倒是。”杜如晦捋了捋自己的山羊胡,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有得必有失,如今的你在颇受赞誉的同时也成了他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行事还是小心些为好。不过为伯此番来是想问一下,你是单纯的想要回去祭祀祖地还是?”

“此番既为公也为私,祭祀祖地是真,但是也不单纯是为了祭祀祖地。”姜云明看着杜如晦的茶杯见底,赶紧起身为其续了一杯。

“草原上的战事即将告一段落,我大唐外患即将暂时平稳,内忧也基本算是平定,那么要拾起来的自然就是发展了。”

“发展?”

“是的,此行太子也会跟随,同时应该还有程伯伯或者是叔宝公其中一人,届时在加上杜伯伯,文臣武将随行,既是增长太子见识,也是提升太子的修养与对政事的见解,同时还可为百姓们指点一下发展的方向。”

面对姜云明的侃侃而谈杜如晦并没有出言打断,而是静静地听着。

“这两年小侄尽力推广的东西伯伯也清楚,进献给父皇的那两样红薯所制的口粮伯伯也应该见过。用最少的土地保证百姓们的口粮,再除去种植用于上缴赋税的稻谷和麦菽所需的土地,那么百姓们就能利用剩余的土地去种植一些能够赚钱的作物了。例如棉花,瓜果,香料等等等等,这样会让大唐的经济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而不是近乎九成的银钱都被掌握在贵族和官员的手中。”

“所以你这次的祭祖之行也是要树立一个模板,让大唐百姓们都效仿的模板?”

“是的,只有货币流通开来才能让粮食等各种物资流动起来,掌握着大量银钱的贵族和官员从不会亏待自己,只有让他们从百姓的手中购买东西才能让百姓们脱离吃不饱的阶段,而不是让百姓们把一年大半近乎全部的收入都用来缴纳佃租和赋税。”

“想法是不错,只是如果真的施行起来可能会有些难度。”杜如晦敲了敲茶座,脸上多少带了些担忧之色。

“这个小侄也清楚,所以届时还需要朝堂的介入,只有那样此事才可为之。”

“说说看。”

“朝廷去年从百姓手中回收的新粮会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被制成小侄所说的那两种口粮,他门耐储存且垫饥性好,朝廷再压低价格。虽然前两年会让朝廷有些许亏损,但是眼下即将归属我大唐的突厥则能解决这个问题。草原上的牲畜和中原的物资交换,朝廷从中收取的商税可以弥补此处的亏损,等到这种局势行程之后,这个新形成的经济体系就会慢慢稳定下来。”

“不错,你在草原上施行的一系列措施为伯都知道了,不得不说犀利且有效。”

“高远哪里当得伯伯如此夸奖,只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杜如晦笑得很微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九章 经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