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明王朝1500>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京“京卫武学”

除了利用存入大明银行的这些资金为迁移浙江的流民提供口粮、盘缠、农具等东西外,在浙江兴修水利、开办工厂也都予以使用。

另外,朱厚照还亲自出马,在军事方面做了两件大事。

一件大事就是在现有羽林前卫和虎贲左卫两个火器卫所的基础上,又一口气组建了三个火器卫所。

分别是亲卫军中的羽林右卫、隶属南京五军都督府的留守左卫和留守右卫。

朱厚照将羽林右卫改造成火器卫所,并没有人反对。现有两支火器卫所的战斗力,大家有目共睹。

倒是朱厚照将隶属南京五军都督府的留守左卫和留守右卫改造成火器卫所,出现了反对声。

王钦、刘瑾等人认为,亲卫军作为皇族的嫡系部队,配备强大的火枪、火炮,那是没有问题的。

将南京五军都督府的卫所改造成火器部队,万一他们有不轨之心,做出反叛举动,那损失可就大了。

朱厚照知道,王钦、刘瑾等人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他看来,改造卫所,列装火器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

大明的军队要想强大,仅靠这些亲卫军,那是远远不够的。

大明的疆土那么广阔,边境线那么长。无论是北方边塞,还是西南边陲、东南沿海,都需要有军队进行防守。而为其配备火器,也是能够快速、直接提高战斗力。这对大明无疑是有利的。

而要想确保军队为大明所用,而不成为某些勋戚、将领的私人武装,加强管理是一方面,让将士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地效忠皇室,是另一方面。

对此,朱厚照想起了大明的一个培养军事人才的机构,武学。

重振武学成为了朱厚照要做得力另一件大事。

武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军校。相传始于王安石变法。当时在东京设立了武学。王安石为武学提出了教育要求,“求专门,兼文武”。

到了大明朝,明太祖就有意安排国子监的学生、郡县的学生皆袭射。让儒士为武将讲经史。命武臣子弟进入国子监学习。这都体现了明太祖文武合一的治国理念。但是,并没有成立武学这个机构。

直到建文元年,才设立了京卫武学。到了正统六年,又在京城设立了北京京卫武学。至此,大明在南北二京都有了专门的武学机构。

南京的京卫武学,同南京的其他各机构一样,根本就无法与京城的同机构相比拟。

朱厚照前往南京的“京卫武学”实地查看了一番。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要不是大门上面的牌匾能够证明这里就是始建于建文元年的“京卫武学”。朱厚照定然以为这里是一处处于待拆迁的宅子呢。

大门口破破烂烂的,门可罗雀。

京卫武学里面的房屋也都是年久失修,破烂不堪。

据掌管南京“京卫武学”的教授吴狄介绍。自打京城的“京卫武学”成立后,南京的“京卫武学”情况就每况愈下,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现如今,大家都喜欢去京城的“京卫武学”,而南京的“京卫武学”规模逐步缩小。目前仅有三十多名学生。

朝廷拨付的经费经常延迟。至于房屋修缮,更是提了多少次,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吴狄今年也是六十有三了。几次提出致仕,都被驳回来了。

朱厚照听了也是直头疼呀。

换做是自己,管理这个烂摊子,也是好不到哪里去。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实地查看了一番,听了吴狄如同怨妇一般的介绍,朱厚照对南京的“京卫武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朱厚照对吴狄说道:“吴教授。本宫此次前来,就是要重振南京“京卫武学”。”

吴狄听了,不禁老泪纵横。自打担任南京“京卫武学”教授,他就有着为大明输送军事良才的美好愿望。

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一步步走到了教授这个职位。可是现实却对其进行了无情地打击。

自己的梦想也破灭了。吴狄只能是面对现实。

现在突然听到太子殿下要重振南京“京卫武学”,怎能不令吴狄为之动容。怎能不令吴狄激动。

朱厚照对面前这位激动的老者,笑着说道:“吴教授。听你的介绍,本宫能感受到,你对南京“京卫武学”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想让其为大明输送人才。只是由于外部原因,令你一直无法实现。你放心。本宫与你想法一致。目标一致。本宫也相信你能做好,重振南京“京卫武学”。”

接着,朱厚照又问起目前南京“京卫武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吴狄回道:“殿下。您也看到了。南京“京卫武学”破烂不堪。现在需要重新修缮。另外就是选拔教授马术、弓箭、武艺等科目的博士、助教。还有就是招生。”

朱厚照想了想,说道:“重新修缮是必须的。本宫会安排人对整个南京“京卫武学”进行修缮。如果招生上来了。现有的校舍定然是不够的,还得进行扩建。所需的那些教学之人,本宫会高薪聘请的。至于招生嘛。本宫初步的打算是从南京各卫所挑选一批可造之材进行培养。另外在社会上招收一批新生,从零开始培养。至于科目的设计,那就有劳吴教授了。”

吴狄没有想到太子当场就能把自己提出的三个困难全都解决了。

他听了太子朱厚照的话,马上回道:“殿下放心。微臣会制定好科目的。”

朱厚照笑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京“京卫武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