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一年又一年,岁月就这样无情无义地“熬”着世人。
似乎是在人们不经意间,高大粗壮的杨树上就挂满紫红色的“毛毛虫”,好像只一夜之间就生出来的一样。那就是“树狗狗儿”。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树狗狗儿”掉了、杨花飞了、柳絮飘了、榆钱儿黄了,春天就真正地来到了月牙河。
1988年的春天,强劲的东风彻底把月牙河村吹得绿意盎然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已随着宝茵河奔涌的水流,注入到月牙河村的每一个角落、涤荡着每一个人……
新年新气象,新春新事多。第一个新鲜事就是——月牙河村首次采用塑料大棚培育水稻秧苗了。
月牙河村近水楼台先得月,有着宝茵河水的优势,种植水稻的历史相较其他村那可就长了。特别是村里有不少人家是朝鲜族,在水稻种植方面更是得心应手。按理说,地处红楼市区近郊,种植技术应该更先进一些,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由于村集体经济没什么积累,向上争取项目的积极性就不高,村民没有经济基础,种地就得过且过了……
“塑料大棚培育水稻秧苗”算是一项科技创新了。月牙河村具体负责的是朝鲜族农民——朴建东。这一年,他只有十八岁。为啥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一个“孩子”?村干部是不是疯了?肯定不是的。
当然,消息公布出来后,在村子里还是引起一阵轰动,确实有人不是很理解。确实有人羡慕,并以此教育自己的孩子——
“你看看人家老朴家的建东,再看看你,真是货比货得扔啊……”
“他朴建东好,让他给你们当儿子得了!”
“你小子别拿话激我们。他要真愿意当我们干儿子,我们就不要你啦……”
于是,月牙河村的青少年之中,对朴建东冷眼相看者越来越多。讽刺之声此起彼伏:
“黄嘴丫子都没褪净呢,能干了啥?”
“嘴巴没毛,办事不牢。村里的干部是想打自己脸啊!”
“这小子,是不是通过他出国的叔叔,打通了关系啊?”
“去你的吧,他叔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呢。”
……
朴建东不理会,两耳不听议论声,一心只为育秧苗。
…………
“活字典”格根早已经正式调到红楼市区进修学校当老师了,月牙河人再想听故事和评书可费了劲喽。
格根曾经一再表示:我虽然调走了,但是我的家不搬走,每个星期或每个月还都回月牙河来。
马明艳撇着嘴说:就怕某些人在城里的花花世界里花了心,当了陈世美嫌弃我们孤儿寡母啦……
“滚蛋!臭词滥用!”格根训着媳妇。
接着,聚拢来的乡亲们就哈哈大笑。有表示祝贺的,有表达不舍的,还有觉得惋惜的……
“活字典”格根说到做到,家没搬、心没走,经常回来。于是,只要格根一回到月牙河,大家不约而同在闲暇时间又聚到他家。
这天,袁振富带着其其格来凑热闹。屋里满是人,但北炕还只有格根自己,“规矩”是不能破的,这一点大家都懂。
一些小孩子挤不进屋,就站在院子里,趴着窗台往里看。
“活字典”来了兴致,答应可以给大家说一段儿。掌声马上就响起来了,小孩子们开始欢呼起来。
格根环视了一下四周,脑袋只是转了一圈儿,就明确了主题,定下来今天要说什么了。
“啪”,醒木一拍,故事即来。
格根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来的人之中孩子比较多。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
说到这儿,格根与袁振富的目光相对了一下,袁振富点点头。
“但事事都得随缘分,要不怎么说千里有缘来相会、对面无缘不相逢呢。该来的终究会来,莫着急,或许此时正在来的路上呢……”
短短几句话,别人不明白,袁振富和其其格却听进了心里,两人的脸竟然微微红了。
格根捋着山羊胡嘿嘿一笑,说:言归正传,我今天要讲一段关于小孩子的故事。在讲之前,我先问一个问题——条件说清喽,这个问题只有小孩子来回答,大人就别跟着抢了——问题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的东吴三军统帅是谁?
“周瑜周公谨!”窗外的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声。
“答对了!好样的!当然,整个火烧赤壁的故事中,还有黄盖甘受苦肉计、庞统巧献连环计、诸葛亮智借东风等等等等,这些以前都讲过,今天我就不说了。下面,再问一个问题,周瑜当水军都督时,年龄有多大?”
“我知道——十三岁!”这一次是阿来夫抢先回答上来了。
没抢到的李三福有些垂头丧气,喊了声:此言甚善,正合吾意!
“狗屁!”有几个孩子同时开口取笑二人。
众人大笑。
“啪”,又是一声醒木响,“活字典”格根口若悬河地说出一段“惯口”:
想当初——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一个“正”字参朋比。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十二岁有宰相之才。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拜为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献连环,借东风、烧战船,使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