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泥巴裹满裤腿
汗水湿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为了谁
为了秋的收获
为了春回大雁归
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
……
不管是谁,不管为了谁,生活都得努力向前、向上,都得为了过上好日子。为此,大家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特别是到了1999年,即将跨世纪了,意义是不一样的。月牙河村也开始“鸟枪换炮了”。
那一阶段,村办企业风生水起,看到别的村或嘎查都建有砖厂等自己的村办企业,月牙河人也动了心。在村支书白哈达的倡导下,结合村里有朝鲜族群众的优势,以当地优质大白菜、苏子叶为原料,创办了具有朝鲜族风味的咸菜厂。
月牙河村是一个蒙古族、朝鲜族、汉族杂居的小村庄,这在红楼市的其他嘎查村中是不多见的。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相互交融影响,相互借鉴促进。就拿白哈达一手操办起的咸菜厂来说吧,离不开朝鲜族村民的支持。
蒙古族同样有自己的特色咸菜,只是口味偏酸。当然,也深受人们的欢迎,但对第一次吃或不常吃、不了解的人,需要费一番解释“你放心吃,这是蒙古族风味的咸菜,就是偏酸的,不是坏了,就是这个口味儿”。这样的解释多了,就会很麻烦。而且品种不是很丰富,特别是要想进入饭店啊、市场啊,销售起来不是很顺畅。
朝鲜族的泡菜可以说是世界闻名,朝鲜族的咸菜更是是闻名世界。这其中尤其以辣白菜、苏子叶、桔梗等最为突出。
苏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椭圆形或圆形,边缘有粗锯齿。还有一面呈紫红色、淡红色的,叫“紫苏”,更为美味。苏子叶不但有一种特殊的清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气和中、解鱼蟹毒等功效。制作苏子叶咸菜相对来说很简单,水烧开后将新采摘的洗净的苏子叶焯一下,捞出来用凉水涮一下、攥干水分放在盆里待用。当然,用晾干的苏子叶浸泡后也可以,只是没有新鲜的味道鲜美。在拌制中,一般的人家会放入蒜末儿、一点点的糖,还有酱油等就算拌好了。但在朝鲜族人家里,少不了甜面酱。朝向族人家几乎家家都做甜面酱,风味各不相同。这才是苏子叶咸菜的“秘诀”所在。
于是,白哈达便将村里制作咸菜最拿手的一位朝鲜族老阿妈金菊慧聘为“高级顾问”,并将金菊慧的儿子尹松哲安排到咸菜厂工作。
月牙河朝鲜族风味咸菜厂,抓住市场的需求、突出的自己的优势,开始阶段还是红红火火的。
白哈达一天天乐呵呵的,期待着生意再好些,就要扩大规模,为村里积累更多的资金。如果顺利的话,这些钱就能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
袁野也已经六岁了,本来是不到上学的年龄,但他见姐姐袁月亮上学了,天很牛的样子,就非常羡慕,吵着要上学。特别是“狮子哥”阿尔斯楞也上学了,对袁野的“刺激”很大。阿尔斯楞是袁野最好的朋友和玩伴儿,袁野觉得自己必须“追随”他。
1999年春季开学,袁月亮和阿尔斯楞都顺利地升入一年级的下学期。袁振富被儿子磨得没办法,就把他带到了学校,和原来“育红班”、如今叫“学前班”的老师商量好,把他硬塞到班里,就算个旁听生吧。因为,按他的年龄,秋季开学入校都是早的,只是袁野这小子等不及了。
袁振富没有太多的想法,他知道儿子淘,就想让老师归拢归拢他,收收他的野性。
袁野淘气那是出了名的,用了解他的长辈的话说“这孩子,淘得没边儿了”,或者是“这孩子,淘出花儿来了”,还有人说“这小子随他舅舅”。
袁野的舅舅是阿来夫,这个名字在蒙古语中就是“淘气的孩子”之意,阿来夫名符其实,袁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袁野进了学前班头几天还觉得挺新鲜的,跟着老师“1、2、3、4……”“a、o、e……”地读,不到一周,本性尽露。老师在黑板上写完字一转身,袁野在座位上消失了。老师惊讶得跑出教室向外看,根本没个人影儿啊,这时,教室里一阵暴笑,老师进来弯腰一看,袁野正从桌子底下爬,而且挨个挠同学脚脖子。
学前班的老师看在袁振富的面子,只好留下了袁野,不过呢,盯得更紧了。专门派两个老实、稳当的同学坐在他旁边,一面一个地贴身“护驾”。
…………
时光推移,岁月流转,袁野一如既往地淘气。他的乐子事多了去了。更有甚者,他作为一名“旁听生”,有一次竟然鼓动几名比他大的正式生“罢课”去河里捉鱼。
那是夏天的一个中午,袁野吃完饭就往外跑,被袁振富“擒”了回来,关在屋子里必须睡觉。袁野翻来覆去睡不着啊,约好的和苏合等几个伙伴儿趁着中午时间去月牙河里去捞鱼啊。他事先都已经把家里的筛子偷出来藏在河边大柳树上了,他不去,那几个人没工具怎么办?
袁振富看得紧,袁野是跑不了啦。好不容易挨到爸爸上班,喊他起来一起上学校。
袁野装模作样地说:你先走吧,我先上趟厕所,我一会儿跑得快,能追上你。
袁振富没管他,自己往学校走了。袁野从后院儿跳墙跑出去,直奔月牙河边儿。没想到苏合那几个傻小子还在那儿里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