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马瘦别走兵,人穷别走亲’,马的体力不行就别上阵打仗去,在人贫穷的时候尽量不要这儿啊那儿地走动,不招人待见,更何况自己说话的时候腰杆也挺不直。穷不可怕,只有靠自己改善生活状况,让自己变强大、变得富有,才能让别人刮目相看!”
“活字典”说到大家的心坎儿上,满屋听众均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因为,很多人感同身受——穷的滋味儿,不好受啊。
格根见大家的情绪被自己调动得恰到好处,很是高兴,说道:书归正传,接着说刘备刘玄德。万幸的是他人穷但没有“志短”,从小就立下宏图大志要光复汉室,专爱结交天下的英雄豪杰,时常与他们纵论国家大事……
“活字典”格根说评书就有一个特点,不管内容是真是假、是他书上看来的还是随口编撰的,让你听过觉得有趣儿的同时,还会觉得有意义,越咂摸越有味儿,越寻思越有劲儿……
…………
每年春节过后,就算大队和各生产队的干部不提醒,月牙河人都该想着地里的农活儿了。顺垄沟儿刨食的人们,土地才是自己的命脉,更何况已经包干到户了,除了极特殊的极特殊的人,谁能不积极主动呢?
早在1980年冬,红楼市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首先在几个大队进行以“包干到户”为主的生产责任制试点工作。1981年,全市农村70%落实了“包干到户”。1982年,根据“一号文件”精神,对已落实生产责任制的生产大队进行稳定和完善,并对种植蔬菜的城郊附近的公社各大队制定“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当年底,有种植水稻的各生产大队也都全面落实了生产责任制,与农民签定了十五年不变的土地承包责任合同。
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为红楼市的农村注入新的生机,让农业有了活力、农民有了希望……
…………
当然,幸福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苦底子要想变甜,需要一个奋斗的过程。
这个春节,每一家都过得不咸不淡,或者说就是没什么滋味——穷呗!鞭炮都是零零星星的,大都是从手指缝里扣出几毛“大钱”,给家里的男孩子买上一挂小鞭儿。并且一再嘱咐要拆开了放、省着点儿放,不然的话,等你放没了看别人家孩子放时就该眼馋了。
其实,不用大人嘱咐,这方面孩子们是有丰富经验的。不管是“五十头”的还是“一百头”的小鞭儿,在孩子的心里那都是无比金贵,不到实在手痒痒得不行了,是不会舍得放掉一个的。如果赶上大队部或供销社等放长挂鞭炮的时候,一群孩子就会蜂拥而上,争抢没有响的“哑炮”。要是幸运的话捡上两三个带着“捻儿”的,会高兴上一整天……
安七十七家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前些年的一场大洪水冲走了大半个家底儿,生活就一直紧紧巴巴的。过年了,别的都可以省,唯独年三十儿的饺子是不能省的,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盼着呢。而且,这顿饺子的意义太特殊了,过年要是不吃饺子,那还算过年吗?穷过富过,饺子不能落过……
为了这顿饺子,莎林娜确实是煞费了苦心。好不容易准备出了馅儿,白面却不够了。家里的白面袋子只剩下一个底儿,不足两碗了。大过年的,总不能让家人吃掺上玉米面的“两合面”饺子吧?怎么办?去借吧。全屯子掐着一头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家里有余面的应该不会超过十家。去谁家借呢?想来想去,莎林娜想到了刘光。别看起了个挺爷们儿的名字,刘光可是个女的,和孙德厚是一家,两口子。
孙德厚是学校正式的老师,吃的是让人羡慕的“红本粮”,每月都有细粮供应,家里的白面还是有富于的。当然,并不是他们家白面多得吃不了,是口挪肚攒节省下来的。
…………
过年,欢乐大多是孩子们的。因为他们不用为生计发愁,只要放开肚皮吃、撒了欢儿地疯就行。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家里的大人们就不一样了,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缺少的东西太多太多……
年三十儿的晚上,阿来夫和李三福一帮淘小子在屯子里疯够了,才提着玻璃罐头瓶做的小灯笼回了家,准备吃“一年一度”的、几乎可以满嘴流油的饺子。
年三十儿的饺子绝对值得期待。其实,主要原因是平时基本上吃不到,端午节、中秋节有可能包上一顿,那和过年没什么区别。
饺子,是那个时代人的奢侈记忆。做梦时吃上一口,醒来吧嗒吧嗒嘴,好像还有香味儿呢。
…………
阿来夫就算是困得睁不开眼睛了,还是硬撑着等着半夜这顿饺子。
早在饺子开包的时候,阿来夫就一直在妈妈身边儿围前围后地转圈儿,恨不得马上就吃到嘴儿。可是他没敢说。
安辛氏看出了孙子的心思,就安慰说:别着急,等十二点一到,咱们放一挂小鞭儿,就可以吃饺子了,就可以迎“财神”了。
“小鞭儿得我去放。”
其其格:没人和你抢啊!小气巴拉的样儿!
阿来夫没等反抗呢,安辛氏就说:其其格,大三十儿的,要说吉利话儿啊。挺大个丫头,和弟弟瞎逗。
“奶奶,你还说‘瞎’字儿呢。”其其格笑了。
“我——我岁数大了,不算数。你们还小,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我啊,这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