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振奋新明>第五十八章 马家河的农民带来了大难题

虎威军占领了马家河以后和清军的接触是越来越频繁。双方探马在延川县城到马家河这个区域内天天上演着追逐与反追逐的打戏,这种小型战争估计短时间内是结束不了的。

针对目前的态势,李振新觉得这是练兵的好机会,将所有的正规军部队安排到马家河堡垒进行轮训,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最好方式,尤其对骑兵来说更是如此。

一系列的接触下来,战斗力有了大幅的提高,以前只能当通讯兵来用的骑兵,现在也能和清军的骑兵进行正面的缠斗了。马家河驻守的守备罗志祥,确实是一个能担当重任的将才。在守御防线的这段日子里,他的部队战绩越来越好,刚开始的时候只能龟缩在棱堡里,后来已经可以打出去,通过诱敌设伏发挥火力优势的方式将清军一步一步压缩到了延川县城。

现在清军的游骑都轻易不敢到马家河棱堡附近活动,这是战斗力进步的标志。

伴随着虎威军对于这一地区控制力的提升,马家河附近的农民也开始认同这一现象,他们有了承认虎威军对这一地区统治权的想法。

在他们的意识里,虎威军军纪严明,自从占领这里以后,没有发生任何骚扰村民的事件,这在以前他们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军队。不管是前明的官军,乱兵,还是后来的大顺军,以及清兵,只要是有大兵经过,地方上都是损失惨重,动不动就是抢粮,抢人。

不过这虎威军也有点太好了,好的他们有点慌张。以前的大兵过来不抢劫就烧高香了,可现在这帮兵都来了这么长时间了,怎么没人说纳税,纳粮的事哪?这可让人很不适应。

本来以为是振川城的人刚把这里占了,没顾的上。结果在家里等了老长的时间,还没有动静,这可如何是好。终于有村民忍不住了,私下里商量一翻,派出乡老跑到马家河的棱堡里找主事的人询问情况。你们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到现在眼瞅着都快过年了,咋就还不收粮哪?

罗志祥可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经验,当初李将军派他过来,只是负责把守防线,以及与清兵作战,可没有交代什么收粮的事。被乡老的质问搞了个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怎么处置。最后只得先把人打发走,然后赶紧派人到振川城汇报情况,并请示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刚刚自封虎威将军的李振新,其实压根就考虑过这事。在振川城里,都是新开垦的集体土地,根本就没有粮税还有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城里的人说白了不是在振川上班的工人,就是围绕振川城做生意的大小客户,对这些人收个毛线的税。城里的财政都是靠外贸来运行的,军费还有管理的开支也走的是集体产业的帐。没想到就往外占了一个小镇子,居然牵扯出了税收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往深里想却是大事情。甚至牵扯的目前的整个行政体制的合法性。李振新不得不慎重对待,首先他的想法是先听听大家的意见,看看管事委员会,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以及他们对于这事的处理办法。

大管事委员会会议,对这事的讨论结果是,对马家河附近的村民正常收税就可以了,大不了对他们的税比满清少一些。具体的执行办法是十税一,这是历来被认为最合理的农税标准,只要不收其他的苛捐杂税,村民们都不会有意见。

这个管事委员会还是不成熟,考虑问题的方向也仅仅局限在怎么解决,目前摆在眼前的税收问题。而没有考虑如果对马家河收税了,那么现在振川城的行政该怎么运行。

这不仅是一个马家河的问题,假如以后占领的地方越来越多,那么振川城就会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存在,长次以往肯定会有人有意见,振川城的待遇相比其他地方实在是太好了,这儿的人是不纳任何税的,而且所有的事都被振川城给安排了。

往深里说就是马家河的纳税问题,牵扯到了李振新整个势力的政权化。尽管现在只是一个小镇的事,可这问题既然已经发生了,那就尽早解决。任何制度,在微小的时候就要把方向定好,不然越拖的后边,改革起来越困难,很容易变成但凡一改革,就会伤筋动骨。比如后世九十年代发生的国有经济体制改革,虽然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成功的,但也无可避免的伤害了很多人的既得利益,让很多人骂娘,同时一些方面也因为阻力而改革的不彻底。

不说后世的事情,就说大明朝,最后坚持不下去,搞的整个政府瘫痪的原因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最开始的制度有重大缺陷,后来的人不是没看到这个缺陷,而是只要一动就脑梗,不改革是难以为继,一改革就是立马作死,沸反盈天,国政不宁。

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一刀切,不管是振川城还是马家河都一体纳税,这样所有的隐患都排除了。可现实情况是,条件不容许,振川城现在的所有产业理论上说都归李振新所有,要收税主要收他一个人的税。对其他的商贩也不好收税,人家到你这儿来是进货的,可你既要赚人家的钱,还要收人家的税,这么瞎折腾还不如干脆给商品涨价,还少了很多麻烦。

对自己征税,李振新倒是能下的了狠手,可税额标准怎么定?目前所有的公共开支都依靠这些产业来维持,如果按纳税率来说估计都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了,这个标准高的离谱,用到其他人身上绝对是行不通的,但税收制度肯定是所有人


状态提示:第五十八章 马家河的农民带来了大难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