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振奋新明>第149章 转过头就要打延安

姜镶个老贼头,一听李振新要招他军中的子弟。就来了一个否认三连!他心里觉得这是要拿自家子弟当人质,好在李振新最后解释清楚了,这些人在延川学个半年多就会回到他的晋军系统中效力。

哥纯粹是做好人,免费帮你培养人才!

纯粹的培养人才?打仗这种事不都是父传子、兄传弟!靠上学能学来真本事?“李兄弟,咱们武人的本事不都是家族相传?虽然当年朝廷也有武学,考武举,可也就是走个过场!顶用的还是咱们这些世家传下的本事!你这讲武堂恐怕也不当事吧?”

你们家族传承了个毛线,连李自成等人的军事素养都不如!这就是大明武将世家的底蕴?李振新一听姜镶这废话,就一肚子气。真不知道大明养了三百年的武将,都养出了些什么人。

要说朝廷在的时候,文官压着他们出不了头也就算了。现在到了乱世,也没见几个武将世家的军头冒出来!但凡有几个能顶事的人成为军阀,南明也不会沦落到连半壁江山都保不住的下场。

“姜总兵,这孙白谷打仗的本领也是家传的不成?”举例子是最能说服人的,李振新把孙传庭拿出来当实例,看他还有什么话可说!

“咱们武人的本事和孙白谷的本事不是一个路数!人家是……”说到这里姜镶突然停了下来,他突然意识到眼前的这位爷似乎和孙白谷是一个路数。莫非他这讲武堂要教的是将将之法而不是将兵之法?将将之法可是文人的专利,一般武人是染指不了的。

想到这里姜镶心中不由地火热,他神情激动的追问道:“莫非李兄弟是有将将之法?要教于我等武人子弟?”

什么狗屁的将将之法!说白了,大明朝廷害怕武将做大,就把将领门的军权往会收。总兵、将军这些人听着牛哄哄的,但其实直接管辖的军队也就一个团。他们都是被当营、团长来培养的,厉害的军头是精锐团的团长,不厉害的是杂牌团团长。

朝廷不容许武将具备指挥团以上军队的能力,军团级别的指挥权一般会交给文官。大明朝的军队,基层军官体系和高级军官体系就是两张皮!

这种制度对武将的要求不高,但对统兵的文官要求就有点高的没谱了。没有妖孽天赋真玩不转,像孙传庭、洪承畴那种点了天赋挂的人,一个时代能出几个?崇祯命大,遇到了好几个不世出的人才,结果全被他给坑完了。要是那几个挂逼,有一个能留给南明,估计现在的情况都不会这么遭。

李振新心里边吐槽了大半天,然后神叨叨的说道:“总兵大人,武人的事还得武人来干,不管是将将还是将兵,我讲武堂都教!”

听到这里,老姜的心里的小算盘就开始打起来了。要是他的这些子弟,学点高级指挥技能,不说出多少人才,能有一两个顶用就不得了了。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打了这么多年仗,他也能感受到自己这些人的局限性!不说别的,就说前几天李振新劝他打朔州的那些话,他和他的手下就想不出来。事后诸葛亮容易做,但能提前谋划布局的人可不好找。

“李兄弟,我这些子弟当真一年半载之后能学成归来?”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若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条件再好也不能派人去。所以姜镶也就没绕圈子,直接问了出来。

不送回来,哥还不费这番口舌哪!李振新心里暗自得意,这老家伙终于上套了。

“老哥,这是哪里话!老弟是为天下培养人才,怎么会不让他们回你军中哪?再说弟弟军中的职位也很紧张,可没有多少空缺留给哥哥的子弟啊。”

在朔州城呆了几日后,李振新就决定率兵回陕北。这趟山西之行耗费了一个多月,陕北的事耽误了不少,要抓紧回去处理。

宁武关外,姜镶带着人依依不舍的欢送李兄弟。当然更不舍的是随同李兄弟一起去陕北的那两百军中多子弟,他的心情非常复杂,生怕这些人有去无回,便宜了李振新。

“姜老哥,暂且留步,你我兄弟相聚的时日还很多,咱们就暂且别过!”说完告辞的话,李振新打马西还,只给恋恋不舍的姜镶留下了一个背影!

“龙云,你带着人尽快赶到榆林!本侯就先行一步,回延川了。”在路上,李振新并没有选择和大部队一道走。他带着警卫营,抄近路抓紧时间回延川。东进兵团交给岳龙云带回去,大部队走的太慢李振新等不急。

“侯爷回府了!”

八天以后,上郡侯爷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延川。这次山西之行,是他离开老巢最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一个多月里,延川变化很大,最明显的就是延振油路全线贯通。这条路上现在往来的车辆非常多,看着车水马龙的景象,李振新依稀感受到了某种后世的气息。

但对他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变化。他当父亲了,张娜在前几天生下了一个女儿。

在将军府,不顾赶路的疲惫,就跑到张娜的身边。想要看看自家的女儿长啥样!从老婆手里接过孩子,李振新激动的不行。三十好几才当上父亲,人生实在太艰难。

“咱们女儿的名字,就叫李国馨!这名字我已经想半年了!”

“你是不是就盼着我生个女子?”张娜对生了个女儿很不满意,现在还气不顺!

“这叫什么话?生儿生女都一样,我这里可没有差别心!你也不要放心上,大不了咱们再生一个儿子就行了。”


状态提示:第149章 转过头就要打延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