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仙侠修真>做个武侠梦>第190章 乘云龙百变
器的道理是如出一辙的,或者说武学都是如此,都是体术,都需要身体力行。

为什么田伯光和云中鹤的轻功好,有瘾加逃命。

套到青翼蝠王韦一笑身上也是如此,段誉更是练啥都不灵,唯独凌波微步从无止息,道理是一样的,精诚。

目的先不管,专注程度决定了下限。

郭靖能将降龙十八掌练得返璞归真由外而内,就是因为他可以不知疲倦地练习一招,直至将这一招的入微神髓都了然于心。

武学的所有肌肉记忆变成了本能,那么它的潜力都会被全部激发出来。

又或者反过来理解,是形成了肌肉记忆之后让武学可以延伸出去,与身体形成共鸣,激发了武者的身体潜能。

在接触到神形百变前,洪熙官是怎么都不相信有一种步法不用真气也能达到轻功的效能,但现在他信了。

还是身体的直觉反应,任何武功,不管是运用气劲外放还是调用身体的劲力,都会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就如同我们打一拳能带动空气流动激起拳风一样。

这样的影响如果能被身体快速感知,甚至不经过思维直接触发神经反应,那么它就是一种调用了直觉的体术。

神行百变就是这样的体术。

虽然袁承志教的神行百变并不像九难那样做出改良能够脱离真气独自使用,但洪熙官知道这一点,他也印证了这一点。

武强再强再厉害,都会有动态的,或者会被视觉捕捉,或者会被听觉、触觉感应,总之不可能与环境无涉。

神行百变就是练习这种从环境中捕捉动态的直觉。

并不是使用者轻功更强或者内力更高,而是神行百变的使用者更依赖于直觉来动作,抓住了对手的反应时间差,就避了过去。

它就像是独孤九剑能找出剑招的破绽一样,能找出空间的缝隙,并进行提前的预判。

当使用神行百变之人可以预判对手的预判时,就躲开了对手的攻击。

这套步法的练习既容易也难,容易在于它并不需要去记忆什么八卦方位,难点在于它必须将直觉激发出来,需要一定的天赋。

人的神经反应是有时间的,有人快有人慢,此外还有脱离于已知科学范筹的第六感。

如果能把这种直觉与身体反应嫁接到一起,它就成了神行百变的终极状态。

幸运的是,洪熙官很容易就找到了这种状态。

下好跟严晶心孜孜以求的人体潜能相对应,只不过是将危急时刻不经过思维得出反应的能力常态化而已。

得益于洪熙官体内雄浑的真气和金刚不坏体造就的灵敏肌肤,洪熙官很快就感受到了这种若有若无的身体反应。

再加上虎豹雷音和金刚不坏体塑成的钢筋铁骨和柔韧性,洪熙官的神行百变比袁承志用得还好,简直就是滑不留手。

他还跟洪文定他们试了试老鹰抓小鸡,六个孩子五小毛,愣是围实了他还被他突了围。

因为外界的任何异动,洪熙官都可以通过身体直觉地反应出来。

也许是看,也许是闻,也许是听,又或者乾坤点穴大法那样的气劲探测网,还有金刚不坏体那样的皮肤感觉,甚至微量的热能,少许的振动。

总之,就是把人的知觉结联成一个在自己大脑里的信息触发机制,就像把所有的外部感知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张互动的网。

而这张网的末稍连接着他的身体,每一块骨骼、每一寸肌肤,每一种状况下应该是什么反应都一一体验,并将模式固定下来。

甚至练到深处,一些从未体验过的反应也会自动地从脑子里冒出来,并且不经过思考就直接调动了身体。

魏溯难能理解它,人脑就是一个混沌机制,它能在千条万绪中找出直接的答案。

这是人工智能想实现却达不到的境界,梦境本身就是这样的一个载体。

它能将人潜意识里看似无关的信息结联起来,并形成一个相应的立体的映像还原。

现在锻炼一下再复刻这样的机制,在墨玉梦境的帮忙下门槛自然就降低了许多。

洪熙官的进境因此出乎袁承志的预料,朱红枚也一样。

哪怕何铁手的神行百变练得还不如袁承志,朱红枚却青出于蓝了,与洪熙官不相上下。

何等的武学天才!袁承志干脆将华山派密传以外的所有功夫都倾囊相授,以武之名不留遗憾。

轻功除了神行百变还有攀云乘龙,后者腿也不屈就能全身拔起窜到树梢,翻个筋斗又能无声无息地落回原处。

这个洪熙官一眼就看穿了原理,就是气劲的法门,将人身当作一个二踢脚,像发射火箭一下推出去。

不过也有窍门,气劲没那么大的推力,如果真像发射火箭那样玩,筋皮力竭也办不到。

肯定利用空气动力学,得在身周制造一个空气囊,像枪管射击一样来发射。

回来时也一样,做一个空气囊来制造阻力,减弱速度和冲量。

如此就能将人像炮弹一样弹向空中,又能像飞船回收着陆一般落地。

魏溯难的物理可不差,他很容易就从攀云乘龙身法里找到了气劲使用的脉络,并实现了出来。

他可比木桑道长更厉害,身法用起来更省力,跃得更高落下更潇洒,谁让他懂空气动力学呢,能掐会算呀。

到后来洪熙官更是将神行百变和攀云乘龙身法结合了起来,又糅杂了草上飞的真气法门,直接升级出云龙九变


状态提示:第190章 乘云龙百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