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赞许的点点头:“知朕者,宏明也啊。
宏明猜的不错,朕想了想,就算处置掉了朱纯臣,可是这其余各地军将,朕依旧是师出无名啊。
京营本就有旧例,从各地边军抽调人马已充京营,朕昨夜想了想,这倒是个好借口啊。
朕只传江北,湖广军将,一是近些,二来这些军马也算是我大明能打一些的军马了。
要是江南卫所兵,怕是连农户都不如啊。
再说广西狼兵,四川的白杆兵,距离京师太远,况且也不可擅动。
朕会给孙传庭,周遇吉密旨,让他们找理由以清剿流贼,防御蒙古为名无法出兵,这样一来,就算能出兵的也不会有多少。
可朱纯臣那死狗定会认为朕已是对他不满,他未尝不会铤而走险,朕想他若是着急,则定是不会准备太多,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的多了啊。”
刘宏明郑重点头:“既然陛下已经想好,那我等誓死追随陛下即可。”
崇祯皇帝点点头,也是一脸凝色。
很快,朝会上对勤王之军并无异议,一方面是崇祯皇帝前段时间的高压政策的确收见了成效,百官对崇祯皇帝又惧又畏,不敢在随便出言反对。
另一方面,这事本就是旧例,再说了,加强的是京营的力量,这也不是崇祯皇帝直辖的军马,这天下不太平,京营强上一分,自己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啊。
朱纯臣心中暗自估摸着各地还有多少军将还服从皇命,这皇帝的威严还有多少。
很快,八百里加急向四处赶去。
西安府,短短两天,塘马换马不换人的赶到西安府,传达皇命。
孙传庭听罢一惊,想到陛下在京师定时出了什么大事,这建奴也未入侵,平白无故勤王做甚。
再加上前段时间传来陛下在京师大兴牢狱,训斥不少官员勋贵,不少官员及其家人下狱,左都御史李邦华李大人被贬巡视天津卫,首辅被罚俸,这些,都不是小事啊。
孙传庭想到了莫不是陛下手中的京营勇卫营不堪大用,才出此下策。
不过不管怎么样,君王有了旨意,他这做臣子的,怎能不遵?
当即孙传庭召来众将,清点各营人马,调备粮草,随时准备北上。
营中个将虽是不明所以,可是李成栋二人脑袋的震慑太大了,众将不敢异议。
孙传庭急忙火了的训话各将,要求两日内粮草必须到位,各军点兵完成,三日后即刻出发北上。
孙传庭倒是说的明白,谁要是敢给他掉链子,他孙传庭就拿谁的人头祭旗。
各军将领纷纷表示,自己定会完成使命,不负大人重托。
倒是整个西安府绝大多数大大小小的官员弹冠相庆,这孙阎王可算是走了。
孙传庭忙了一天,焦头烂额,这军队开拔,哪有小事,这一件件的大小事情,都得让他操心啊。
当天夜里,孙传庭书房放着两封魏良送来的信,孙传庭屏退所有人,独自在书房打开。
孙传庭打开一看,吃惊不已,这是,这是陛下的密信啊。
信里说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对孙传庭相对西安府里的富商动手的看法。
崇祯皇帝认为的确要杀,秦地虽是困苦,天灾**,土地被那些蛀虫侵占,只有杀了他们,才有足够的土地满足军屯需要。
只是不是现在,至少半个月才能动手,而且崇祯皇帝认为,这个范围太小,自古以来,官商勾结,没有那些官员庇护,那些地主商人怎敢如此?
那些官员,也要杀上一两个,像是西安左卫指挥使任琦,陕西布政使,以儆效尤。
第二件事,就是事关勤王。
崇祯皇帝明确告诉孙传庭,自己虽是下了勤王旨意,可是陕西无论是秦军,还是榆林总兵尤世威,都要以流贼势大,防备蒙古为由,不得出兵勤王。
这下子,孙传庭傻眼了,陛下勤王,却又不准自己前去,这是什么意思?左右手互搏?自己打自己的脸?
要知道,勤王可不是小事啊,崇祯二年时建奴犯京,陛下诏令天下勤王,陕西,宣大,辽西就不说了,就是远在四川的白杆兵也不得不穿越大半个大明前来勤王。
这是皇帝的威严,一旦要是勤王诏命视若不见,那就是公然向大明挑战示威啊。
孙传庭实在想不明白,陛下此举为何?
不过天子的心思,自己又怎敢妄加揣测,再者说了,陛下近来英明神武,杀伐果断,相必也不会出什么昏招。
自己有秦军在手,就算有什么,想来那些宵小惧与自己手中兵马,也不会胆大妄为吧。
孙传庭带着满肚子的疑惑打开了第二封信,孙传庭眼睛一缩,这…………
第二封信中详细交代了陛下的计划,故意示弱,诱成国公朱纯臣大意谋反,用勇卫营新兵平定京营之乱,将宵小一网打尽。
卧槽,孙传庭懵了,他本来以为自己的步子已经够大了,没有想到陛下比他的步子还要大。
孙传庭不由为崇祯皇帝担心,这京营虽是孱弱,可好歹也是十几万人啊,勇卫营才有多少人,更何况还是新招募的,这力量差距有些大啊。
这些勋贵在京师经营上百年,其中的实力不可小觑啊。
要是自己带秦军勤王,平定京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啊,陛下就不至于处于此为难之间啊。
不行,自己得上疏,要入京啊。
孙传庭好不容易稳定心神,继续看下去,崇祯皇帝在信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