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日军中队尽管很迫切,想要尽快拿下山头的敌人。
奈何大雾依旧还没有消失,能见度相比清晨要好了一点,也就从10米延伸到了20米左右。
超过这个距离,全是白茫茫一片,啥都看不见。
现在双方之间的交战拉扯距离,基本都在五十米左右徘徊,也就是依稀能够看到枪口火焰的距离。
再远就连枪口火焰都看不到,只能够听声辨位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
鬼风口外面的这两方人马,枪声密集看似打得非常激烈,实际上都是那种碰运气的射击。
枪口火焰就那么一闪而逝,能不能打中全靠预判。
主要伤亡来自于日军的冲锋,然后川军团从上面投下的手雷,和日军从下面往上面打的掷弹筒。
爆炸伤害都是范围性的,尤其是近距离的爆炸物投掷。
因为投得更加准,造成的杀伤性更大。
鬼风口外面双方加起来一千多人,挤压在不到600米的战斗阵线上,你来我往打的激烈。
率先爆发战斗的鬼风口里面,激烈程度比外面更胜一筹。
尤其在火力程度上,比外面凶猛了不止一点半点。
日军一个大队除了三个步兵中队,还有一个170多人的机枪中队,拥有12挺重机枪和供应这些机枪的海量弹药,
因此这个中队同属于辎重部队,行军序列在队伍最后方。
由于重机枪的架设速度较快,火力输出也非诚勿扰,具备强大的战斗能力,也就担任起了辎重部队的殿后保护工作。
再加上还有一个55人炮小队,以及一个122人的炮中队。
一旦让这炮小队和炮中队完成架炮,那这些火炮所能形成的威力,在这和并不是很宽敞的狭隘山口,绝对是毁天灭地一般的恐怖存在。
这一点偷袭的川军团很清楚,因此为制定了针对性的策略。
日军步兵主力由川军团二营和三营,分别占据左右山头压制顶住,团直属迫击炮连和战斗机最强的一营,负责打掉日军的辎重部队。
外面的两军对垒近距离碰撞,里面的远距离交火同样很凶猛。
大雾天气给川军团带来了隐蔽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和日军一样的困扰,偷袭爆发的第一波攻击。
由于大雾视野太差的关系,加上当时双方距离有七八十米。
一营的第1轮弹幕铺下去,日军辎重部队的伤亡很小,也就伤了个皮毛,根本就不碍事。
日军在出色的军事素养支撑下,很快便借助路边石林拉起了反击阵线。
12挺重机枪的强大火力,加上辎重部队士兵中有一部分随身携带有步枪,对位于两边山腰的一营,造成了很强的压制性。
好在团直属的迫击炮营,及时的完成瞄准诸员定位。
“腾腾腾腾……”
几轮迫击炮弹覆盖炮击打下去,日军的辎重部队被炸得人仰马翻。
不仅火炮被炸的没法铺开,机枪中队的火力也弱了一半。
再加上封云天一杆精准的狙击枪,如隐藏在黑暗中择人而噬的毒蛇,精准的打击日军的重机枪手。
双方之间的火力平衡,才被勉强的拉到了同一个水平。
日军不敢往山腰上面挺进,只能借助路边山石做掩体抵抗,重炮部队没法顶着迫击炮弹架设,只能拉倒路边的巨石后面,尽可能不让他们被迫击炮弹炸毁。
川军团一营谨遵封云天的命令,也没有往下面冲锋,急着去炸掉日军的火炮。
封云天之所以做这样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减少已方伤亡。
他很爱惜自己的兵。
此时日军机枪中队已经架设好,山腰到山脚全是不好走的大小石头,一营要是顶着日军的重机枪冲下去,冲锋途中必然会有很大的伤亡。
而让一营先拖住日军机枪中队,由他和迫击炮连来干掉日军的重机枪。
最少也要打掉一大半!
辎重部队没有了重机枪的重火力,防守能力必然会大大下降,到时候再去拿下辎重部队,损失就会比现在小很多。
在战场上要想干掉重机枪,通常只有两种手段——
狙击和炮击!
迫击炮的攻击重机枪相对麻烦,因为迫击炮弹打的是抛物线,除了神炮手很难做到精准打击。
如果第一发没能准确命中,重机枪就有机会转移位置。
因此。
封云天安排给迫击炮连的主要任务,是轰炸日军的各种火炮和弹药,不让日军有机会架炮反击。
次要的辅助任务,才是攻击重机枪。
之所以做这样的安排,就在于狙击不同于炮击。
他封云天更不是一般的狙击手!
狙击手在战场上本就是致命的存在,攻击距离远、隐蔽性强、机动能力高、具备精准打击能力。
而重机枪的缺点是枪身笨重,机动转移能力差,对敌攻击时无法龟缩身体,隐蔽能力极差。
正好被狙击枪克得死死的,成了重机枪最要命的敌人。
哪怕重机枪为了保证自身安全,通常都布置在阵线后方高点,距离会拉长到普通步枪无法触及到的300米外。
以二战时期100米交火线为准,300米已经是很远的距离。
可是面对装有光学倍镜,和制造工艺以高精准度为核心的狙击枪,无法移动的重机枪就是个活靶子。
更何况是具备神奇“鹰眼术”,等于自带高倍镜的封云天。
重机枪自身唯一可以反抗的方式,就是依靠重机枪不输于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