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陆军最喜欢打的是什么样的战争?这个问题似乎很值得研究一番。即便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值得争论,可是德军喜欢在荒郊野外没有防御工事的地方采取大纵深迂回包抄,来解决对手的重兵集群,这却是毫无疑问的。
在波兰之战中,德国用几个经典的钳形攻势彻底粉碎了波兰防御集群,以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速度结束了波兰战役,打出了让全世界都震惊的灭国速度。
随后在法国,德国用一次有效的侧翼突破完成了挥镰行动,在敦刻尔克全歼了英法联军的全部精锐。这些部队也是在荒郊野外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德国主力追杀到灭亡的。
紧接着就是在波兰东部,在乌克兰,在白俄罗斯,一系列的“德国式歼灭战”,打得苏联丢盔弃甲。最终苏联开始大规模的运用防御工事来拖延德军进攻,这种在快速机动中合围对手的战例,才逐渐消失掉了。
取而代之的,是东线似乎永无休止的堑壕防御战,城市攻坚战,大规模的坦克遭遇战。而这些战术,无一不是以互相消耗作为前提进行的。双方为了某一个防御节点或者某一个战略目标,动不动就投入近百万人反复争夺,以至于战线几个星期都纹丝不动一下。
可是在莫斯科以北的地方,德国人再一次抓住了机会,他们在那里合围了来自列宁格勒的50万苏军步兵,而且是用装甲部队还有精锐的机械化步兵合围住的——这让伦德施泰特非常舒服,因为这是典型的德国节奏。
“派去的信使带回了什么消息没有?”此时此刻,这位德国的陆军元帅心情非常不错,虽然他的部队孤军深入,可是敌人也确实没有什么反击的力量了。所以他可以在虎口轻松的拔牙,而且他这一次钳形攻势,似乎已经为德国在东线奠定了胜局。
苏联明显已经没有后备力量展开对德军的反击了,莫斯科以南地区,朱可夫的南下集群损失惨重仍然苦苦支撑,而莫斯科以北的全部兵力,都被a集团军还有e集团军以及芬兰兵团合围在了特维尔以北地区。
德军虽然预计伊万科夫水库附近的几座大桥会爆发激烈的争夺战,事实上却并没有。这充分的说明了苏军正在急着收缩兵力,甚至连营救列宁格勒集群的打算都没有。
莫斯科周边的防御阵地里,苏联红军组织起了一支超过100万的防御大军,不过这个数字明显带有浮夸的成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另一个时空中德国防御柏林的时候也号称拥兵百万,可惜实际有战斗力的部队,估计连30万人可能都凑不齐。苏联动员起的老弱病残,其实和另一个时空中,大名鼎鼎的国民师差不多,都是只有步枪的平民而已。这些部队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面对久经沙场的德国精锐,连几分钟都坚持不了就会崩溃。
指望这么一支部队在废墟里找点吃的,还有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去维持阵地上的兵力总数,还勉勉强强,但是指望这些部队反击并且在德国坦克的履带下面,夺回丢失的大桥,那就连斯大林本人,都觉得是在开玩笑了。
“元帅!派到敌军列宁格勒集群的信使并没有见到他们的指挥官戈沃罗夫将军!接待我们信使的苏军将领拒绝了我们的劝降,他们说戈沃罗夫决心与自己的祖国共存亡。”伦德施泰特元帅的副手遗憾的汇报道。
他们奉命派遣信使去劝降苏军,毕竟超过50万的大军在野外全部歼灭也是需要时间和牺牲的,本着节约的考虑,德军总参谋部还是决定先安排信使去劝说一下苏军,尝试让包围圈内的苏军自己投降。
看来这个计划是失败了,戈沃罗夫并没有投降的打算。苏军虽然被德军合围在了荒郊野外,可惜还远没有到弹尽粮绝的地步。不过德军推算过苏军的物资,最多也就能再撑一周左右。
“一周的时间么?宁愿让数十万人饿死在阵地上,也不愿意投降……”伦德施泰特元帅看着地图上,那个已经被代表己方的蓝色箭头,彻底包围的一个环形标志上:“比起戈沃罗夫这个死人,我现在更关心的是,元首究竟怎么安排接下来的东线战事。”
不仅仅是伦德施泰特,关心这个问题的人太多太多了。德军的几个主要进攻方向,包括莫斯科北部,莫斯科以南到库尔斯克地区,库尔斯克以南地区,巴库方向一共四个。除了伦德施泰特亲自指挥的莫斯科北部战区之外,任何一个方向上的动作,都有可能让陆军诞生一个新的元帅。
古德里安、曼斯泰因、克卢格都是这个元帅的强有力的竞争者。不过在伦德施泰特的眼中,这些将领背后可都是贴着一个“元首嫡系”的标签的,就和另一个陆军元帅隆美尔一样。
一旦这个元帅诞生,那么在帝国陆军的构成里,元首派系的势力可就要彻底压倒原本的参谋本部贵族军官了。这也是最让人痛苦的事实——元首派系里的能人实在是太多了,随便挑一个出来,塞个陆军元帅的军衔,都不算过分。
他们这些老将们明里暗里维持平衡的局面终究要在某一个节点被打破,元首派系的将领们最终还是会站到德国军事部门的关键岗位上,成为元首控制整个德国的重要棋子。想到这里,伦德施泰特苦笑了一下,然后无奈的摇了摇头:他自己不也是元首一路提拔起来的?在外人眼里,他也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元首派吧?
在陆军内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