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寿春之战(55)
纪灵不想就这么一走了之,逃到庐江,可他没有更好的选择,回寿春后将面临什么,不用想也知道,虽然他对袁术心怀感激,可是他真的没脸再去见他,如果前两次狼狈逃回去,他还能为自己解释什么,或者说连他自己还有一丝不服气,不服输的想法在作祟,那么这一次彻底没有了。
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也没脸再回去了,如果不是对袁术心怀感激,他大可不要脸的逃回去,但他内疚,觉得愧对袁术的信任,再回去,那才是不知羞耻,所以他宁愿去做丧家犬,也绝对不敢回去面对袁术。
他能有今天,离不开袁术的培养和栽培,没有他他就是西园军中一名不起眼的士兵,没什么名气,浑浑噩噩过完一辈子,但因为袁术,他被重用,被提拔,成为了寿春军中分量最大的一名将领,甚至可以说是最受重用的一名将领,比起张勋虽然他也是主公依赖呢肱骨,但和他比起来,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如果不是自己匡亭大败,张勋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但这就是命运,谁也改变不了。
就好像他对袁术的一些做法,事实上他是打心底里不赞同的,可他却不可能去改变,对于他来说,对袁术的不认可与对他的忠心是没有任何关联的,这一点他分的非常清楚,因为他是知恩图报之人,他永远记得,他有今天离不开袁术的提拔。
至于其他事情,反而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这已经足够,虽然两人不是一类人,虽然在见到他的时候纪灵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绝对不一样,但是这些都没有什么影响,他只要忠心对待袁术,就可以,别的事情,对与错并没有那么重要。
就这一点可以看出,纪灵是非常有底线的一个人,不然他也不可能分辨得出善恶是非,但他又是毫无底线之人,善恶是非绝不是组织他的借口,所以说他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人,而这样的人才真正会让人害怕,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而他现在逃掉,也就没很正常,反倒不会让人觉得奇怪了。
纪灵你很难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的表现,或者说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之下,脑子可能一热就会做出不太理智的选择,就拿伏击张辽来说,想要体面一些回反寿春是一回事,可最后决定一搏的时候,何尝不是头脑一热才做出的选择,身为最高指挥,他考虑的要更多,可当他没那么多的后顾之忧,华山一条路的时候,也就没什么可犹豫的了,袁术对他信任?说出这样话的人一定天真,所为伴君如伴虎,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之下,留着他对他更有益处,可现在回寿春的话,袁术为了稳定军心,整治典型,他离死肯定不会远。
今时不比往日,这一点他比谁都看得明白清楚,当自己彻底失去了价值以后,尤其是一旦战争失败,那么问罪是必不可少的,他知道自己仗没打好,最后被当作替罪羊在正常不过。
没办法,有些时候他这个位置一多半是背锅,另一半是凸现主公英明神武的,这种事从他入后将军府当天他就看明白了,有了功那是袁术的,都是人家指挥有方运筹帷幄,打了败仗,就是他纪灵的,匡亭之战,都说是他纪灵无能,可他那也是受了袁术的命令,在外无援军内无助力的条件下,别说是他纪灵了,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得被曹操杀的溃不成军,说白了当时就是袁术瞎指挥,虽然他也极力反对,但没用啊,最后败了,袁术问罪,可他还能解释什么,说一开始就不该在匡亭驻军?
他要真说了,那他可能早就死了,也不会活到现在,而这类事情他有过埋怨吗?并没有,就好像九江之战的情况其实也一样,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袁术才没有问罪过他,因为心里也明白,失败的原因他纪灵如果占了一半,指挥不当,那另一半就是他袁术自己计划不周了。
但这一回纪灵不想再回去了,不敢但更是他觉得袁术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从一家独大到现在自顾不暇,说白了从他称帝的那一天他就已经穷途末路,纪灵不可能再在他这艘船上待着了。
所以他这一路所思所想都是之后到了庐江,当如何是好,该为自己想一条后路了。
只是这条路实在太难选了,如果有办法,谁不愿意当不事二主的忠臣,可寿春都已经到了这班田地,他也没得选,思来想去,也没有一个合适他的地方,这无疑是让他现在最头疼的事情了,或者他的老朋友刘勋能给他一个不错的答案,他可是一早就听说了,在知悉袁术称帝的消息之后他就开始与外界联系,显然他也对袁术称帝非常的不满,这个不满虽然与纪灵有所不同,纪灵更多的不是反对这件事情,他反对的是不该在这个时间点。
但当时袁术也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间点称帝是最佳选择,趁着曹操、袁绍、刘澜决战徐州,自顾不暇,他不称帝,难不成要等到徐州之战结束再去称帝,那时候人家来打你才更没有后顾之忧。
不得不说袁术的算盘敲得非常响,只可以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本想混水摸鱼,没想到最后却帮刘澜化解了徐州之危,甚至还让曹操和刘澜结盟而来,这个结果是他没能料到的,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会再等等,不会太过着急,但现在他已经没有后悔的机会了。
今天袁术又得到了一些消息,曹操已经彻底包围了平阿县,张勋现在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