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澜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尤其是在结合现在的局面后,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首先随着袁绍大兵南下,原本留在幽州的主力部队已经撤离了全部主力,至于袁绍还能给袁熙剩下多少虽然是个未知数,但肯定不会太多,刘澜预计人数最多在三万人,当然如果再加上郡国兵的话,可能在五万甚至更多,但郡国兵毕竟战斗力底下,连黄巾军都能把他们杀的丢盔弃甲,面对徐晃的辽东骑兵,就更没什么还手之力了。
所以眼下幽州最多能对徐晃构成威胁的部队绝不会超过三万人,而这样的兵力显然在面对辽东骑兵的时候没有任何抵抗能力,不过有一点刘澜必须要注意,那就是辽东军虽然对幽州保持着威胁,同样和袁绍较好的东胡人也对幽州保持着威胁,就好像易京一战,若非东胡人牵制,徐晃支援及时,公孙瓒绝不可能会被消灭。
所以徐晃如果出兵的话,其实还是有着一定的风险的,不过这些他相信吸取了前次经验的徐晃会轻松应付的,想到这里,刘澜立即把徐庶叫了过来,和他就这件事情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在商议妥当之后,由徐庶亲自起草,他离开拿起纸笔,快速将这道命令下完,然后出屋交给了内卫,由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分别以飞鸽和快马向辽东传递。
等徐庶去而复回后,刘澜才又闻讯了他一些琅琊的情况,其实随着后钱的造反,已经冀州军一直没有什么大动作,他就已经意识到了,危机暂时不会出现了,而且随着时间拖延的越久,反而就会变得越安全,当然也不能太过乐观,也许冀州军一直按兵不动是另有目的,所以他也不敢掉以轻心,至于沛县,更是因为主力前往沛县,就更不敢太着急了,一旦把曹操和袁术逼急了,那结果可不敢想,很可能会遇到极大的麻烦,毕竟沛县现在的兵力就那么两万来人,还真没多大的底气。
不过很多事情的发展,连刘澜自己都想不到,也许这就是战争吧,在所有人都把目光盯着徐州的时候,其实战争的结果会如何也许大家都已经预料到了,但结果却又好几个,可最后的结果到底会是哪一个,看客们完全是一副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态,都期望两人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而对于刘澜和袁绍,当然都希望战争按照他们的预期发展,但很多事情又远远超乎了他二人的预料,就好像看起来完全就没多大威胁的后钱,刘澜一直以为他会很快被镇压,但最后的结果却显然完全出乎袁绍和刘澜的预料。
因为他成功攻下了黄县,并且将高夔生擒,这一消息传来的一刻,刘澜彻底傻眼了,看着战报的眼睛都直了,他想不通也想不出来后钱如何攻入黄县,又怎么生擒高夔的,想不通。
为此刘澜发急件找寻答案,可在黄县还留着那么多的内卫居然没有一人能够知晓答案,好像黄县好像就是一座完全不设防的城镇一样,轻而易举就被拿下。这样的回答,刘澜自然不会满意,甚至发了火,内卫的存在是干嘛的?什么叫不知情,这回答就该自杀谢罪!
刘澜狠狠训了徐庶,徐庶又在心中大骂了留在黄县的内卫,不知情不知道这样的话,身为内卫说出来合适?
尽快把真相挖出来,不然一个个提头来见!
刘澜怒了,徐庶火了,内卫自然冒着生命危险去探听真相,毕竟这件事情发生的太过诡异了,他之前得到的消息还是那高夔谨守黄县,而后钱则专注于发掘黄金,双方完全就是保持着某一种默契一样,可怎么不过半个月的时间,黄县就被破城了,而高夔也变成了俘虏?
这一切别说是刘澜自己了,连得到消息的高览都在听到高夔被俘之后的一瞬间,话都说不清楚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让他很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往援兵的身上去想。
后钱为什么会被轻易夺下黄县,他不清楚,但是想抓住高夔,可绝没那么容易,这里边一定另有隐情,甚至发生了一些部位外人所知晓的情况。
而他在几乎没有任何消息来源的情况之下,能够想到的可能也就那么几点。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也就是说,后钱有着自由出入黄县的可能,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他能够在攻入黄县的同时生擒高夔,也就是说在进入黄县时,高夔一定是不知情的,这种可能看起来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可别忘记了,后钱在黄县的声望,以及黄县在高夔夺下之前,其实是后钱所控制,正是他攻下了黄县,所以才杀了县令,放了郡守,也就是说,他一定在黄县安插了内应,只有这个解释,才能把前因后果解释通。
而之前高夔驻守黄县,后钱挖掘黄金,也就更好理解了,但是随着他们派出援军前往黄县的消息传来,后钱不可能再对黄县内的冀州军无动于衷,他必须要做出反制搓手,所以他下手了,而他一出手,就将冀州军全歼,更将高夔生擒。
“文丑将军和袁谭公子收到消息了吗?“高览看向自己的亲兵道。
送信快马正在路上,相信他们很快就会收到消息,高览点了点头,他强迫自己现在必须冷静下来,这件事已经不再是高夔是他的家将这么简单,而是代表着整个冀州,所以他不能意气用事,而且因为和文丑的一次不愉快,在这件事情上,他不可能再擅作主张,所以他还需要以自己的个人名义,向文丑请示,看他要如何处理此事,而且,不管他做出任何决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