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玄幻奇幻>星海仙冢>第五十二回(上)炙阳熔境离焰灵族 悲瑟绝

第五十二回(上)炙阳熔境离焰灵族悲瑟绝响伏羲琴音

在鸣雷帝国,“世子”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所有诸侯嗣子都可以享受的尊号。

《鸣雷爵制》载录:“世子,诸侯享世袭罔替尊荣之嗣子,言寓其世世不绝也。”

自鸣雷一世一统春秋,称帝立国以来,帝国皇室承延春秋乱战时期鸣雷国的传统,每十年例行举行一次诸侯大朝。届时,帝国所有州郡封地的诸侯都会携其成年嗣子或嗣女进京上朝面圣。而议定爵位世袭罔替资格,正是十年大朝中一项雷打不动的重要议程。

称呼未被帝国皇室饮点获得世袭罔替尊荣的诸侯嗣子为“世子”,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示好与祝愿。这种风气得以树立并传播开来,与当今帝国皇室自然是脱不开干系的。

当今天子李煜唐在登基即位后,竟然同时立两位周氏双胞姐妹发妻为大小皇后,并且力排众臣谏言,遣散了后宫三千佳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李煜唐一意孤行,坏了祖宗规矩,遭了天理报应,即位后不久,“大周后”周娥皇骤然病逝,并且留下的两个幼子先后莫名夭折。而在“大周后”周娥皇的葬礼过后,“小周后”周嘉敏不知因何缘故,不再常伴天子左右,逐渐从文武百官眼前隐退,连上一届十年大朝都未曾现身出席,传言“小周后”周嘉敏与其胞姐一样身罹怪病,更从未怀上龙胎凤种。故而,如今偌大鸣雷帝国,皇室竟然没有皇子,更枉论太子,唯独有孤伶伶一名公主,还是异姓公主——“妃雅”。

正因如此,在鸣雷帝国诸侯看来,遍溯鸣雷帝国历史,都没有皇子或公主与别国和亲联姻的先例,均是与诸侯嗣子嗣女结亲——妃雅公主与某位诸侯世子结亲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只要入赘帝国皇室,别说世袭罔替了,帝国四位藩王的编制可是长年空缺一名,只要攀上帝国皇室高枝,成为皇亲国戚,异姓藩王唾手可得,飞黄腾达指日可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其先决条件世袭罔替,让嗣子成为世子,是鸣雷帝国九州三十六郡,三王五公,八侯八伯十二子里绝大多数诸侯及其嗣子都无比渴望的事情。

怎么?万一妃雅公主就是不稀罕藩王世子,就是不喜欢公侯世子,偏生迷恋上伯爵世子呢?纵然自鸣雷帝国立国以后,再也没有子爵世袭罔替的情况出现,可是,帝上不是在上次十年大朝时说过吗?不会插手妃雅的婚事,一切都依照妃雅的本人意愿不是?总是有机会的不是?帝上那么宠这一位异姓公主,只要搏得妃雅公主芳心,还不是一切好说?

总之,因为如此这般的一系列原因,针对封地诸侯嗣子未经册封,就以“世子”自居的行径,帝国皇室并未刻意斧正。当然,不论怎么诸侯嗣子被怎么称呼,最终爵位能否世袭罔替,自然是由当今天子李煜唐说了才算。毕竟,在诸侯嫡长子出生时,得以册封的仅是“郡王子”。并且,由于“王子”简称会冒犯藩王嗣子,而诸侯所封郡地均立爵府,故而,诸侯儿子多被以“少爷”称之。顺带一提,诸侯女儿,甚至是难得一见的嗣女,都从来忌讳以“公主”自居。毕竟,会担心冒犯到那位不立嫡子而立嫡女“慕宁公主”承嗣的镇东藩王,更担心冒犯到当天帝国皇室唯一的那位异姓公主“妃雅”。故而,以“郡公主”作为册封的诸侯嗣女,通常都被以“郡主”称之。

“苍云郡上宛城欧阳世家欧阳志,见过世子殿下。”

石念远丹凤眸子眯起,细品欧阳志的语调口气,“世子殿下”这一声称呼,不太像是表面客套的模样。

上宛城,在鸣雷还未一统春秋,迁都玄阳之前,正是鸣雷国国都。

虽然地处苍云郡内,不过地位远非寻常郡城可比。且不说上宛城规模庞大甚至超过了苍云郡都留邺,也不说自古以来在上宛城深扎根基,错综复杂的林立世家,仅凭当今天子李煜唐的故居坐落在上宛城中,就足以令上宛城地位超然。

至于苍云郡为何不以上宛城作为郡都,牵涉极广,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

欧阳世家,上宛城首屈一指的顶级世家,其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在军、政、医、商、教、艺等诸多领域均涉猎极深,真要论起底蕴,远甚首代崛起的武侯府。

欧阳世家与武侯府,理所当

然的拥有着许多明中暗里的密切联系。往昔,在石念远还没有配制眼镜赠予毛财神之前,毛财神最为珍爱的玩物琉璃麒麟笔筒,正是得赠于上宛城欧阳世家当代家主欧阳仕的胞弟,雕刻大家欧阳奇。

既然武侯府不设在上宛城,纵然不太清楚内里原因,石念远还是有意无意的避开与上宛城的沟通与交流,遵循石勤连的布置与安排,让毛三全权负责与上宛城的交接,连问都不问,故而,石念远与欧阳世家一直没有过真正联络。

不过,欧阳世家新生代的年轻俊杰,石念远都曾仔细阅读过情报资料,可是,欧阳志这个名字,石念远还是第一次听说。

“世子殿下,可否借一步说话?”欧阳志出声问道。

石念远如今已经是超凡境修士,而天心意识探知欧阳志仅有凝元境承品修为。再说,石念远也不至于随便遇到一个人就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点了点头,随欧阳志向侧旁走去。

正在与流风霜叙旧的流风雪见到石念远跟随那名陌生少年走向远处,下意识就想要跟随,不过


状态提示:第五十二回(上)炙阳熔境离焰灵族 悲瑟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