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清风城去年各类开支累计达一百七十九万两,全年财政赤字近四十万两。”
虽然有高额的财政赤字,但田易明脸上却并无什么忧虑之色。
亏钱和亏钱是不同的,经济效益持续向好的情况下,些许财政赤字只会加快发展步伐。
如今清风城财政收入持续狂飙,每个月的收入都是在创历史新高,早就被一轮又一轮的记录给震惊麻木了的田易明也学聪明了,心胸、魄力随着收入数字上涨而不断攀升。
到现在,区区四十万的财政赤字,不值一提!
若不是各大钱庄资金有限,没能力或者说不太敢再向清风城借贷,田易明都敢把财政赤字拉到百万两以上。
汇报完了财政情况后,田易明继续介绍其他方面的建设成果。
“至目前,清风城工程基本按规划完工,按照之前的城市规划,建成之后的清风城可满足三十万人口常住需要。”
以现在的科技条件,在不作为帝国首都的情况下,三十万人的城市已经是非常宏伟的巨城了,云泽也不打算无限制扩张清风城。
即便他将来真的有一天君临天下,清风城也不可能成为帝都。偏僻的地理位置和相对落后的交通已经决定,清风城只能是起点。
在云泽的定位中,清风城只是初期的产业基地和大后方,人口不会太多,顶天了再加上几个卫星城,凑够五十万人罢了。
“清风城和辖区四县以及宁县,由我军新建或资助新建蒙学、社学二百余所,算上之前已经有的族学或私塾,共计有三万余名适龄儿童接受教育,其中有五千余名是女童。
我清风城内,所有适龄儿童均在学堂接受教育,且男女参半,全域内八成以上受教育女童在清风城内。”
适龄儿童强制性义务教育,这是云泽大力推行的一个政策。
清风城内之所以能做到适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百,云泽强制命令是其一,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清风城有钱!
不仅是政府有钱,可以在教育上发放补贴,重要的是城内居民也有钱。
背靠云泽这棵大树,清风城内除了以劳役赎罪的奴工,其它军民的平均收入是周围州县百姓的数倍以上。
仓禀足而知礼仪,兜里有钱了,才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比如理想,比如教育,亦或是其它。
快饿死的人是不可能有闲情逸致去读书的,即便他们知道读书有很多好处也不行。
云泽相信,随着农业大丰收,生存压力稍微小了一点之后,会有更多家庭愿意将孩子送往学校读书识字。
至于男女不平等,这点就需要用时间去慢慢抹平了。
不过好在武朝是一个武道世界,因为有武学的存在,男女在个体战斗力上的差别被大幅度缩小,这也导致男女之间的地位差距并不像华夏古代那样悬殊,相对来说矫正也简单的多。
“除了兴建二百多所蒙学、社学之外,新建立的武院和文院也相继投入使用,目前两所学校共有先生九十余人,常住学子六百余人,非常住学子三千余人。”
武院、文院,即清风城体系内两所最高学府,顾名思义,前者学武,后者习文。不过这个文武包含范围很广,武不但有武学,还包括行军打仗、后勤调度、军队训练、装备制造等等,所有和“武”字沾边的几乎都有。
至于文院就更夸张了,上至经史子集、棋棋书画,下至医农工商三教九流,文院全部囊括在内,可以说是一个超级大杂烩。
田易明所说的常住学子和非常住学子其实就相当于云泽前世大学的全日制和在职一样,名义上都是学生,但差别还是挺大的。
当然,受限于目前清风城的客观条件,有些相对冷门的专业连老师带学生也就大小猫三两只,连架子都没搭完整。
不过云泽对这两所学校的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这里需要重点提一下百工司,在主公大力支持下,百工司各位同僚戮力同心,仅一年时间,就从无到有的建立了我们的冶炼工坊。
至目前,我们已经能自主生产刀、枪、盾、戟、戈、弓、甲在内的所有常规武器,且质量上乘,饱受各界赞誉。”
百工司司长是一位黑脸壮汉,也姓田,名叫田辛化,不过和田易明没啥关系,只是恰巧同姓罢了。
当着众人的面被田易明表扬,田辛化似乎还有些不好意思,很腼腆的笑了笑。
当前清风城很多部门的主官都是技术性官僚,比如说农事司的洪天禄就是老农出身,田辛化同样如此,他如今就是整个清风城冶炼技术最好的铁匠。
上次云泽和欧冶铁交易的两件普通品质装备就全部出自他手,可以说田辛化是清风城首席冶炼专家。
至目前,清风城已经有了日产一百柄雁翎刀或同等数量其它武器亦或是二十套甲的能力,虽然质量在新手村中多属劣质行列,但放武朝完全可以自称一声装备精良。
顺带着说一句,这些劣质级装备就是目前云泽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之一,因为物美价廉,深受各方势力好评,订单源源不断,极大丰富了财源。
唯一的问题就是产能有限!
当下制约清风城装备产量的主要因素已经从技术转变为原料供应,清风山中有少量铁矿,但矿石品质低劣,开采难度大,之前少量供应还勉强可以,但随着冶炼工坊产能扩充,清风山的铁矿石已处于供不应求的境地,寻找新的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