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垃圾食品援助蜀汉>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城难题如何破

汉军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新都、雒城和绵竹三城后,成都周边的城池不要说是需要打了,甚至不用汉军出兵威逼,广都、郫县、什邡和都安(都江堰)四城就已经乖乖的遣使请降,迫不及待的重新高高举起赤红色的大汉旗帜,晋军在成都周边的残余力量,也因此彻底的荡然一空。

然后到了张志回师成都时,就连晋廷任命的汶山太守都主动送来了降表,率领汶山六县集体投降汉军,光荣成为了第一个向汉军投降的晋廷太守。

当然,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地处深山的汶山诸城与外界联络全部必须经过成都,汉军光复了成都,等于就是切断了汶山郡与外界的联络,再加上汶山境内的白马胡活动猖獗,屡屡侵犯汶山北部诸城,汶山太守如果不赶紧向汉军投降,甚至不用汉军动手,白马胡就能要了他的脑袋!

这些城池的迅速归降,也代表着成都平原的精华地带基本落入汉军手中,让汉军有了更多的赋税来源和士卒来源,然而为了收买民心,张志却十分大方的给这些地方免除了当年的七成赋税,同时还把晋廷提高到亩收八升、户绢三匹和麻丝三斤的赋税,恢复到了原来的亩收四升、户绢两匹和麻丝两斤,然后也自然换来了成都周边百姓的欢呼道谢,衷心支持。

张志敢把赋税减免到这个地步,原因有两个,一是光复了成都之后,蜀汉皇城里各种各样的古董古玩堆积如山,还有刘禅、诸葛村夫父子和蒋琬、费祎等人留下来的书法丹青,全部都可以在系统娘那里卖到高价,仅凭这些就足以解决汉军好几年的钱粮问题。

第二个原因则是成都周边同样出产高档木材,尤其是盛产在后世无比罕见同时也价格昂贵的金丝楠木,后来张志还无比惊讶的发现,都安出产的金丝楠木,系统娘开出的收购价格竟然要比云贵出产的金丝楠木高出好几倍,然后张志又软磨硬泡加威胁才从系统娘那里知道,全中国的金丝楠木就数都安和后世的雅安一带出产的质量最好,售价最高!

得知了这一情况,张志除了立即下令允许都安百姓用金丝楠木抵扣所有赋税外,还毫不犹豫的开出高价收购,同时打着疏通商道的幌子,在雅安一带建立城池专门收购和囤积金丝楠木的计划,当然也出现在了张志的书案上。

有了这两项近乎天文数字的财政来源,张志当然很快就兑现了自己在南中誓师出发时的诺言,把成都府库里的金银钱财全部分发给汉军将士,还有阵亡汉军将士的家眷,换来了汉军讲师的激动欢呼,忠诚度再次提高,同时张志还用不着象刘皇叔一样分了赃以后自己变成穷光蛋,必须得为军费开支头疼操心。

还是那句话,垃圾食品就是钱,就是各种各样的军需物资,除非系统娘真的开启了自毁程序,否则张志就用不着为钱粮两项操心。

同时垃圾食品还是无上的诱惑,享受了几天时间的汉军战俘营生活后,七千多在成都投降的蜀汉旧卒几乎全部选择了加入汉军,两千江原常家主动献上的私兵也马上变得对张志和汉军死心塌地,而看到了汉军将士的惊人伙食后,成都周边的适龄男子同样也是踊跃投军,再加上汉军收编的地方守军,还有自愿选择留下的两千多晋军降卒,张志才刚回到成都的当天,汉军在成都平原上的兵力数量便直接突破四万大关!

而且就算这样,汉军都还没有来得及开始在新附诸城招募新兵,另外看到益州顶级世家江原常家如此坚定的支持汉军,还有获得了汉军的丰厚回报后,成都杜家、郫县何家和郪县李家等益州中等世家也纷纷向汉军伸出橄榄枝,或是进献私兵,或是劝说东广汉的城池投降,再或者就是鼓励家乡青壮投军,汉军准备在一个月内把兵力扩大到一倍以上的扩军计划,也迅速变得触手可及。

曾经砸锅卖铁帮着刘皇叔打赢汉中大战的另一个益州顶级世家武阳杨家,也在这个期间与汉军取得了秘密联系,已经被晋军强制迁居到武阳城内的杨家现任家主杨仃,安排他的儿子出面寄书张志,除了表示将全力支持汉军光复武阳外,还给张志秘密送来了武阳城的城防情况,让张志足不出户就知道了武阳的城墙高矮宽厚,还有武阳晋军现在的兵力数量,以及大概的布防情况。

很可惜,杨仃提供的武阳城防情报并没有让张志欣喜若狂,相反的,仔细研究了一番武阳的城防情况后,张志、阎宇和霍弋等汉军决策层反而纷纷皱紧了眉头,全都开始担心下一步的武阳战役,担心汉军有没有能力拿下武阳城。

张志等人也必须得担心这点,虽然武阳城也是修筑在冲击平原上,城墙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坚固,然而却年年修补加固还一度加宽,目前城墙的厚度已经达到了两丈有余,挖掘和爆破的难度远超成都城墙;同时杨欣率军退守武阳后,更是花了大力气修补和加固城防,囤积了数量惊人的守城物资和粮草,又疏浚和加深加宽了护城河,让汉军极难逾越。

不止如此,杨欣手里的兵力还足足有一万五千余人,再加上司马望又带去了上千骑兵,所以武阳城里的守军数量便达了一万八千人左右,用来守卫城墙周不但足够,还绰绰有余。

而更麻烦的是,司马望和杨欣还汲取野战屡败教训,把所有兵力收回了城内守城,并没有在城外修筑营垒驻扎军队,汉军自然也就没有了把晋军各个击破的机会,要想歼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城难题如何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