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吧。”
刘云若正了神色,将笔记本放好,开始认真听讲,觉得精彩的地方不时记录着。
刘湖声音清越,虽然用词老道但是也难掩趣味。
“篆刻,意思是指雕刻印章的艺术,刻印时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锲刻,称之为篆刻。”
“是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一般用刀刻于石、牙、角、木等印材上;金属印章,则多先刻印模,然后铸成。秦印、汉印为公认的篆刻艺术之源,明、清两代出现众多篆刻流派。”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
“发展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
“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
“在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是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做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材被广泛的应用。”
“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刘湖说得精彩,刘云若记得迅速,两人一时间倒是分外和谐。
刘湖继续说了关于篆刻的种类,又讲了篆刻的流派,也带了带篆刻的发展轨迹。
最后着重教了篆刻基本的技法,用到的工具和材料。
“篆刻印刀是主要的工具。它的粗细、长短、轻重和刀角的大小、锐钝、平斜,都将直接影响到刻印的效果。选用印刀如同写字时选用毛笔一样,都会影响书写的表现力。”
“一般刻石章都用平口刀。两面开口,刀口成九十度角。若刀口大于九十度,刻时易滑刀,不易刻准、刻直。”
刘湖说着拿起来手边的刻刀朝她展示着。
“刀刃的利钝,与两面开口的斜面高低成正比,斜面高则锐,斜面低则较钝。从刀角侧视,刀口出锋角度不宜太锐或大钝,一般以45度至15度为宜。角度小则太锐,角度大则较钝。”
说着拿起一把刻刀让刘云若凑近了看,又从石章盒子里拿了一块儿示意,还让刘云若自己体验了一下。
“还有这些,笔、墨、砚用于临摹,起稿,拓款等。砂纸,印床,印刷,棕帚,拓包,印规,印筋,玻璃小镜等等,这些你都可以先看看熟悉一下,以后都会用到的,渐渐熟悉这些之后刻章也非常简单了。”
刘云若摸着印台上的东西,根本就不能相信六叔说的什么简单了。
刘湖也不等她发问,又讲了石章所用的材料和石头的种类。
刘云若这才要好好做记录了。
唔,难。
什么时候能和六叔一样,对这些张口就来就好了,哎,还是趁着年轻脑子好用,赶紧多学点儿东西吧。
“印章材料,有铜、石、金、玉、木、牙、骨、砖、有机玻璃制品等。但作为篆刻艺术用材,还是以石质材料为主。因为石质印材,柔、脆、腻、坚适中,易于受刀,并能表现出特有的金石韵味,故明清以来多为印人所喜用。”
“印石由于产地很多,质地也各有差别其中以青田、寿山石等为好,产量也较多,价廉物美。”
说着刘湖朝刘云若笑得意味深长道:“你舅舅库里好东西可不少,我听说你爸那边也很多,到时候你出师了,给六叔送一块儿怎么样?”
刘云若倒是知道她爸这些好东西不少,但是保险箱密码只有她妈知道啊,六叔难得喜欢,要不问她妈直接要?
也行啊。
反正比她偷强。
据说上次她爸偷了爷爷的鸡油黄,被打了。她可不想这样。
“六叔,我回头就问我妈要,你喜欢啥样的?”
刘湖一下子笑开了,回道:“你看那种贵就拿哪个呗。”
这话也逗笑了刘云若,她笑问:“我哪里知道哪个贵重啊,我只会看好不好看。”
“那咱们现在就说说这些刻石,你开了我的ad,一会儿看图片。”刘湖喝了茶润口。
刘云若回了好就开了他的ad。眼睛随着他的讲解一张张照片翻阅着。越看越觉得她爸眼光高,听她妈念叨着的都是极品好石。
她虽有一辈子的记忆了,但是也没有接触过这些,刘湖的**倒是激起了她的兴趣。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石质细腻、温润、不硬不燥。易于镌刻。色有黄、白、青、绿、黑、灰等,其中以有冻者更为珍贵。即石质呈半透明状,如灯光冻、鱼脑冻、封门青等即是。一般青田石虽不如冻石佳妙,但亦可称为印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