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宰相>第90章排衙

“我爱京官有牙牌,我爱外任有排衙!”

这句话是明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记载的两个官员的对话,说的是一个京官一个外官相遇,外官羡慕京官腰配醒目的牙牌招摇过市,而京官羡慕外官可以排衙大出风头。

牙牌是明代京官的身份标识,可以用这东西去朝堂听政,见识皇家威严。而外官虽然不能见到皇帝,领略不到皇家威严,但却有更加风光的排衙来撑场面。

常熟县定为每月的初一、十五是排衙日,赵和从上班开始就听同僚讲述排衙的辛苦,所以这天早早的就起来开始准备。

赵和换上全套的衙役服色,出了自己的家门来到县衙前面的校场,这里早已经站满了人。

赵和一看好家伙,没想到常熟县衙竟然有这么多人,广场上站了足有三四百人,穿什么衣服的都有,有穿着与赵和同样衙役衣服的,有穿红色鸳鸯服的巡检司,有穿绿色衣服的铺丁驿丞,还有穿一身黑的牢头禁子。

赵和来到广场上四处观望,杨勇早已经看到赵和,招呼道:“二狗,这里!”

赵和挤过人群,来到杨勇面前,行礼道:“伯父,没想到您早来了!”

杨勇点点头笑道:“早就看到你了,一会儿进去跟在我身后,看我如何行礼如仪,千万不要错了,咱们这位杨县尊讲究的很,有一点儿错误就要打板子!”

赵和低声问道:“伯父,每次排衙都是这么多人吗?”

杨勇点点头:“是啊,这还算是少的,如果碰到什么庆典,比如新皇登基大婚,县中所有办事人员,不管帮役、白身还是巡伍,都要来这里听政,那时才叫人山人海!”

赵和现在已经初步对明代基层结构有所了解,知道全县上下吃财政饭的足有上千人,在加上各地的粮长、坊长等等不领工资的临时工、公益岗,站满这个大校场那是搓搓有余。

赵和前几天听说排衙,还以为和后世每周的例会差不多,几个部门头头坐下来开个会,最后经理强调一下完事。但那知道明代排衙场面这么大,按照赵和的理解,这已经和皇帝上朝有一拼了。

其实后世人被电视剧多有误解,明清两代上朝可不是在太和殿中。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只有国家隆重典礼时才能启用,皇帝日常办公都在乾清宫。后世电视剧中的上朝,也就是早朝,也不是每天都要上的。

不过朱元璋朱棣在位时,可是每天都要上朝,但是他们的后世子孙没了这两位的毅力,很快就将早朝改为五日一朝,后来更是改为十日,到了万历年间,更是创了数十年不上朝的记录。

皇帝的早朝与后世的例会差不多,早上内阁成员来与皇帝商讨国家大小事务,皇帝最后做出决断。后世电视剧中那种文武百官都来的朝会称为大礼,一年也举行不了几次,所以后世电视剧中错误很多。

地方官的排衙正是借鉴的大礼,不过这么多人站在县令面前,估计县令大半都不认识,自然也不能有什么事情商量。如何处理具体事务,还要县令与县丞、主簿、三班六房的长官来商量才行。

所以这种排衙对地方官来说主要是耍威风,想想一个七品芝麻官,也能学着皇帝来一次大礼,这样才能显现出官员与普通吏员的不同来。

赵和昨晚在家好生做功课,害怕今天被县令问政自己答不出来,但是看这个场面,县令都不一定能看到自己,自然也就不可能问自己政务了。

“伯父,这么多人,县尊怎么问政啊?”

杨勇看赵和认真的样子哈哈大笑:“小子,你是真傻还是装糊涂,这个排衙只是演个过场,让县尊开开心而已,真有什么政务等到排衙时处理啥事都晚了。”

“那蒋孟公说当年他被县尊排衙时打了板子,这是为何?”

杨勇还没说话,身边的周养浩解释道:“老蒋当年得罪了巡按大人,被当年的县令张大人记恨,这才找个由头说他排衙失仪,和工作没什么关系!”

赵和听原来是这么回事,心中暗骂这个蒋孟公王八蛋。赵和左右看了看,算上自己杨勇身边只有三个役头,单单缺少了蒋孟公。

“伯父,蒋孟公今天怎么没来?”

杨勇听赵和这么问面色有些不自然,周养浩笑道:“老蒋升官了,接任倒霉鬼赵芳成了吏房堂吏,那不就在那里!”

赵和顺着周养浩的指点,看到蒋孟公人模狗样的穿着一身青色衣服,站在六房的队伍中。

赵和原本以为赵芳死后他的位子就是自己的,当时杨勇也答应了自己,现在怎么变成蒋孟公的。赵和刚要问杨勇怎么回事,就听到县衙里传来一阵梆子响,时辰到了,排衙正式开始。

看到这个样子赵和没办法,只好站在杨勇身后,老老实实的等候排衙,他准备等排衙结束后一定去问问杨勇,不是将堂吏许给自己了吗?怎么变成蒋孟公了?

随着梆子响起,县衙门前散乱的人群开始站成两排,文职那边以六房、训导、教谕为首,武职这边以三班、巡检、税监为主。

等人群都排好队伍后,县衙大门打开,第二声梆子响起,两排在各自的主官带领下,鱼贯进入县衙。

县衙大门进去后就是谯楼,里面是仁爱门,在里面就是县衙正堂了。今天是排衙,县尊的座位早已经从正堂抬了出来,放在仁爱门下。县令的座位左右两边有三个座位,分别是县丞李继、主簿周森,还有一个身穿从七品武


状态提示:第90章排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