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唐朝请郎>第213章 皇家陆军

李勉今年已经六十七岁,已经正经是个老人了,为大唐拼杀了一辈子。去年还亲自带兵和李希烈大战了一场,虽败犹荣。

李勉出身宋州(商丘),其玄祖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是妥妥的宗室至亲家族。

大唐和后来的宋明各朝最大的区别不只是对胡人异族的态度和对外政策,还有宗室的管理方式。

宗室也要读书学经参加科举殿试,也可以被举荐为官,一样要靠功勋获封。

能力强的封王做宰,能力差的当个上县令治理一方,几乎没有混吃等死的。

基本上没有像宋明两代的皇族那种生下来就高高在上,只知道做威做福成为国家蛀虫的情况。

而且老李家能人辈出,历代都有人才,担任着各级中外官员,或统御边疆,或协力朝堂。

大唐不只是历史上唯一没有修建过长城的朝代,还是唯一一个皇室宗亲正常为官的朝代,也是唯一没有宗室造反祸国的朝代。

老李家在这方面是真的优秀,都在为大唐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没有人胡作非为扯后腿,这相当不可思议。

李勉的爸爸担任过四州刺史,最终只是个郡公,没能封王。

李勉自己担任过汴州县尉,当过行军司马,也当过刺史,中军节度使,是一步一步靠能力上来的,被排挤过,被下放过,终成首宰。

可惜就是连年征战身体不行了,按照历史还有三年寿命。

张军对于这种人物那是相当尊重的。

“李相,某对山南河南诸道并不熟悉,现在也不敢应承是或者否。

军资糜耗都是小事情,某并不在意这些,凤翔虽新立军政,但陛下敢信任于某,册六镇之地,各番物资料使总还是有些的。

张增没有拥兵自重的想法,即是把凤翔六镇打空,为保巨唐某也不会犹豫半分。只是,军阵非儿戏,某不敢凭空妄言。”

李勉没想到张军会说出这番话来,愣了一下拱手示歉:“节镇言重,老朽也并无此意,只是一时心急尔,节镇不必放在心上。”

张军摇了摇头:“若李相有心,必能打听到某曾说过的话。某曾立志平静巨唐收疆复土,征伐各道寇贼本就是应份之事。

若此行时机得当,某也不会缩手缩脚,但确实不敢在陛下面前妄言。此事,只能随机而动。”

“此事就此罢了,不需再议。”李适在一边阻止了李勉继续说什么。

“军在外有所不授,此事凭张卿自决就好,勉强不得。平息贼寇固然重要,休养生息也是必须,张伯义等事,一次二次也就够了。”

张伯义打李希烈,把整个节镇都打没了,全军覆灭,忠勇是占了,只是后果也严重。

李勉躬身表示听皇上的,张军的抱拳谢恩。

做这些事虽然都是他自己的本意,但如果有个能理解自己一点的皇帝也是大好事儿。没想到这个李适还是有些头脑的。

事实上李适不傻,也不糊涂,只是性格上有些问题,也有点小任性。

要不然他也做不出削藩的决定,他的眼光是有的,思路也清晰,只是有些急迫,另外就是用人不当了。

大唐历朝诤臣很多,和皇帝对着喷,所以像李辅国卢杞之流就会让皇帝感觉格外的乖好亲切,这也是正常。谁不喜欢吹捧呢?

而且话说回来,能力上这些人那也是有的,奸臣实际上比忠臣更需要头脑和能力。

“张卿,某听闻凤翔在新建街市,还去了城墙?”李适看着张军问。

“是。臣联通了凤翔老县与天兴两城,合二为一,去了城墙城门与御濠。”

“这是为何?无城无濠如何固守?”

“陛下,若强敌已至城下,那有没有城墙和御濠又能怎么样呢?臣立志,除非臣死,绝不会允许敌临城下之事。

臣会把战场推出去,推至远离巨唐疆界,凤翔新军存在的意义就是进攻,再进攻,绝不言守。”

“好。大赞。”李适拍了下巴掌,让张军说的热血沸腾的。

这些年他这个皇帝可是没少憋屈,这里乱那里叛的,首都都被人家占了,自己像丧家犬一样东跑西藏,这时候听了张军的话就感觉说到了心窝子里。

“陛下,”张军灵机一动,拱手行礼:“当初臣不得已起事,急迫中便把军队唤了新军,现在听来已不太合适了。

臣抖胆,请陛下赐我凤翔军新号。”

“你想叫什么?”李适看着张军问。

节度使的军队不归朝庭管理,听调不听宣,实际上就是节度使的私军,朝庭还得管着军费。这就是大唐藩镇政策的最大弊端,也是李适想削夺藩镇的最终理由。

藩镇们都成了一域的土皇帝,和皇帝若即若离,皇帝还得客客气气的哄着。

藩镇向皇帝要自己满意的军号这事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什么镇国天雄定国之类的都有了,皇帝还不能不同意。

所以张军一提这事儿,李适第一反应就有点反感,语气也有些冷。

“陛下,”张军也没在意李适的变化:“臣想请陛下赐名,大唐皇家陆军。凤翔军会以拱卫我巨唐皇家而存在,为我巨唐兴亡而奋战,不负黎元不负陛下。”

李适一愣,有点没反应过来。

李勉在一边问:“节镇,何为陆军?”

“陆军,即是陆上之军,日后某还会建海上之军,希望可以号为大唐皇家海军,以示有别。”

“海上之军有何用处?”李适好奇的问。

状态提示:第213章 皇家陆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