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唐朝请郎>第165章 工地视察

张军家中外院现在没有管家,只好让武怀表安排。这个管家的事儿也是要提上日程了。

还有王如意现在监军在同州,也要考虑好回来以后怎么安排,估计至少一年多的时间,这个亲兵队正的位置却是不好空缺。

安排好了这边,张军才唤人备马,与李左丞霍仙鸣从侧门出府。

整个天兴城的城改扩建工程是从城北往城南进行的,城北这边已经基本建好了。

刚才几人是从城南过来直接进府,这会儿再往北走才发现诸多不同之处。

民居以青砖黑瓦,而公寮则是红砖灰瓦,各成一色方便好认。

路面正在铺设水泥,夯好基层,铺以卵石,再以土层覆盖夯实,反复两次后,以整竹搭井字架铺牢浇混凝土。

这个时代又没有几十上百吨的大车,以整竹充筋筑路完全能满足需要了,走走马车牛车完全是小意思,造价低廉取材容易。

其实就算是现代,有很多地方用的也是这种方式。是整竹,不是竹片儿。

张军下了马走到近处,蹲下检查了一下基础层,竹井的牢固度,又试了试搅拌后的混凝土。还行,都还是做的到位。

主要还是这会儿也没必要太高的要求。

这东西对付个十几二十年是没有问题的,到时候应该也发展上来了,再换就是。那时候想换什么换什么。

张军低着头检查的时候,周围所有的工人匠作都停了下来,静静的站在那里看着。

等张军满意的点了点头抬头看向四周,所有人躬身施礼。“府师。”

张军有点懵,不过脸上并未表现出什么,接过手巾把手擦了擦:“很好,比我想像的还要好一些,诸位要保持下去。

在能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加快施工速度,城外还有那么多户口住着帐蓬草窝呢。”

“谨诺。”

“城内需要几天?”张军问站地身边的匠作。这人是杜主事的徒弟,也是路面工程的主事之一,算是总工程师和技术指导员。

“回府师,城内尚需半月可铺完,按府师的交待,能全部正常通车行人需再加十日。”

“房屋寮舍呢?”

“亦需十数日,半月后可陆续迁入。”

“好,你等辛苦,待事毕再行论赏。城北那边如何?”

“道路已铺设完毕,桥梁尚需些时日,房屋宅舍正在抓紧时间。近几日迁来民户不断增多,工人是不缺的,到是砖瓦有些不能及时。”

“可知原因?”

“烧制需要时间。请府师放心,已经加添人手增开窑口,很快产量就能提上来。”

张军点了点头,情况基本上比他预计的都要好上一些。主要是这会儿全民皆工,迁来的户丁都可以马上加入建设队伍。人多力量大嘛。

天兴城的房子也不是白给的,需要用工分来换。

迁过来的民户还有原来城中的兵户都要参加劳动,除了换取口粮之外还会计分,到时候按分计酬,也就是房屋物资的发放。

这会儿整个凤翔天兴两城以及周边诸县镇的民户那真是情绪高涨,都在为这次城改贡献力量,选入各坊做工的,搞建筑的,还有集体在城外开荒辟田的,都有活干。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老百姓除了种地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生活来源,所以积极性相当高,而且干什么活都是一把好手。

房屋盖的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砌砖本就比夯土快,房架窗子门户都是用的原来的稍改一下,省去了木作打造的时间,而屋顶铺瓦又比铺草方便快捷的多。

唐代的民居主要是茅草屋,不只是普通平民人家,富裕户和很多官吏也一样住着草房,只有皇宫官署大贵人家才是一水的瓦房。还不全是砖的。

这是时代的限制,也是生产力的限制,技术上,事实上唐代的砖瓦建筑工艺已经很成熟了,纯砖瓦结构的高楼已经出现。

确切的说,是砖皮瓦顶木头芯。以砖砌墙以瓦结顶,里面都是木制楼板阶梯。这种建筑方式一直延续到了近代。

“郡王,此是何物?”

李左丞和霍大监跟着看了半天,甚至还学着张军蹲下来用手探了探,下面的夯土石垫层他们还能理解,上面这竹架子还有这稀泥是怎么回事儿就完全不知道了。

“此是石泥,干后却是比夯土坚硬些,风雨后也不会泥泞塌陷,只是所得不易,效果也还需要试验调弄。”

李左丞和霍大监互相看了看,都没太听明白,却也不好再问。

再往北走,铺设好的路面盖着厚草垫子,上面淋了水,温漉漉的把水泥路盖在下面养生。

值勤的军士站在路边指挥交通,看着防止有人踩踏。

北墙拆除后的痕迹已经找不到了,好像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样,城内的北大街直接延伸出来直通向凤翔城。

大街两旁都在盖房子,仍然按坊分置,但却不再设坊墙,一块一块的整整齐齐,只有坊寨还有紫阳观有高墙围挡。

两边的辅路也是由城中巷弄延伸出来的,辅路两边都是店铺,前店后宅,再往后才是彻底的民户宅院。

热闹啊。人行车走马嘶牛哞,喧闹声不绝于耳。

大唐风气开放,相对来说女人的社会地位比较高,一样出来做工买卖,天气渐热,在街上四面环顾下来全是白嫩嫩的大胸脯子。吊带低胸装了解一下。

而且大唐官贵人家和普通平民在穿着上的差别并不大,这是衣料品种太少的原因。

区分女


状态提示:第165章 工地视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