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两个,都相当焦急,但是当时是在外科看的,医生只是帮忙处理了伤口,也没有说什么,只说以后管严一点,可怜这位母亲,连自己啃手指的习惯都没戒掉!
陈俊想了想,就给她回复,主要是从病理方面来阐述。
陈俊认为,孩子爱啃指甲或者咬铅笔,很有可能是幼年时的“后遗症”。
那么,为什么好端端的孩子突然就变“啮齿动物”了呢?问题的根源可能追溯到孩子幼年时期,当然,精神压力无处释放、内在冲突找不到出口的孩子,也容易出现“啃咬”的问题。
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1岁半以前的婴儿,除了吃奶,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世界,而他们最先用以认识世界的“工具”就是自己的嘴巴。所以小孩子都喜欢这里舔舔,那里舔舔。
这个阶段的孩子,自己的手、穿的衣服、玩具,甚至自己拉的臭臭,都喜欢往嘴巴里塞,尝尝味道,这是他们在感知自己,以及周遭的一切。如果口的敏感期被强行干涉,孩子就会将口的行为yù_wàng压抑下来,将来就可能会发展成为人格问题。
然而,很多父母并不了解这一点,在看到孩子吃手、舔玩具,总担心不卫生,就开始对孩子的探索横加干涉、强力阻止,有些过激的家长甚至还会采取打骂的方式,希望“扭转”孩子的这一“恶习”,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这就造成了长大之后,有这个怪癖。
所以,陈俊提醒,在孩子幼年期时,父母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的需求尽量得到满足。如果担心不卫生,就尽可能地帮他洗干净手,对于他随时可以拿到的玩具等物品,就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当然,由于这位粉丝的孩子已经过了一岁半了,已经养成“恶习”了,再去“放纵”就有点来不及。
陈俊建议,可以尝试一下以下这些方法,也适合于成年人。
(1)惩罚法:比如在手腕上套一个皮筋,每次咬指甲就用皮筋弹自己一次。
(2)奖励法:一个星期不咬指甲,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3)厌恶法:在手指头上涂抹清凉油或风油精,把咬指甲和不好的感受联系在一起。
(4)找替代品:当想咬指甲时,可以选择嚼口香糖或者找些其他物品把玩。
(5)找新的舒压方式:当感到压力、紧张、抑郁时候,可以寻找新的舒压方式,比如运动等,最关键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最后,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自我调节无效,陈俊建议,还是要去当地大型医院的精神卫生科,找相应专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才是上策。
那名粉丝没想到,陈俊居然真的给她回复了,而且还回复得如此之快,不由激动莫名,然后,就按照陈俊的法子尝试了一下,咦~,初见成效。她和她儿子“啃手指”的习惯都有所缓解,不由对陈俊钦佩不已,隔空奉上崇拜值若干点。当然,当陈俊开抖音直播的时候,这名粉丝为了表示感谢,也来刷礼物捧场。这都是后话。
……
省一医,急诊科,一辆救护车急速驶来,二十分钟前,陈俊他们就收到了120的转运通知,说是有一名患者需要紧急抢救,所以,陈俊和几名医护人员早早地就在急诊大楼前等候了。
救护车停下,一名患者被抬下来,陈俊、刘璐和雷广平等人上前去查看那名患者。那是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看起来神志还是清楚的,可以交流,但目光呆滞,面色灰暗,反应迟钝,问一句话都需要想很久,然后很用力才能回答出来。
哪怕是问他的名字,他也要想半天,然后才费力地回答出来。
他的四肢也处于瘫软无力的状态,一些简单的生理反射都较常人减弱。
边上其实有很多人远远围观的,这时候就有人在小声议论:“这人怎么了?怎么看起来像个傻子似的?”
“傻子的话,就不需要急诊抢救了,我看是中毒了吧?”
“呃,有点像是被人下药了,我觉得!”
“我去,这么年轻的小伙子,怎么瘫软无力,跟残废了一样!”
“是啊,除了嘴巴,好像其他地方都不能动了,莫非是传说中的渐冻症到了尾声?”
“不会吧?渐冻症到尾声不应该是这种情况吧?好像是呼吸都不能,要窒息而死。而且,省一医急诊科现在这么牛吗?连渐冻症都能在急诊科搞?”
“你们这些人啊,咸吃萝卜淡操心,快去挂你的盐水吧,自己都生着病呢,还有工夫关心别人?!”
……
陈俊检查了一下,患者真的是瘫软无力,任凭他人摆布,除了能费力地反应迟钝地说话,真的是跟一具僵尸一般,他心中稍微一琢磨,就有数了,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赶紧,推抢救室再说!”
医护人员将患者往抢救室推去,与此同时,在医生的要求下,这名患者的女朋友,跟在边上,哭哭啼啼,断断续续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个大概。
了解整个事件的全经过,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抢救!医患沟通,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包含问诊这一程序。
原来,这患者名叫黄小兵,是偏远山区农村的孩子,和女友一起来大城市打拼,刚出来没多久,两人在一个城中村,出租房挺多的地方,租了一个小房子,经营一家理发店。
黄小兵平时工作努力踏实,非常勤奋,常常从早上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