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仙侠修真>澳洲风云1876>第790章返回本土

“祺瑞兄,纵观这一年多来的南非战事真是让人一言难尽,英军战术体系之僵化,陆军中上层指挥官之顽固保守,当真令人叹为观止,一句话,开眼界了!”郑富生少将摇头叹息。

他的话引起了强烈共鸣,马昌少将接口说道;“此战之前,谁能想到世界霸主国家打一个小小的布尔人这么艰难,这一年来碉堡已经修建了7700多座,铁丝网拉了几万公里长,甚至空罐头盒都用上了,还是没有遏制住布尔骑兵来去如风的灵活战术,摆在英国远征军面前的这个仗不好打啊!”

“碉堡铁丝网是死的,人是活的,仅靠铁丝网可限制不住布尔人。”段祺瑞对布尔人出神入化的游击战术也啧啧称道,忍不住拍手称妙。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南非远征军司令罗伯茨勋爵和参谋长基钦纳勋爵都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将帅,从军数十年,亲身参与过无数次殖民地战争与欧洲战争,深知英军的长处和短板。

英军战术体制确实僵化,指挥官思想保守不知变通,仿佛还生活在反法同盟时代。

进攻时士兵们如墙而进,视死如归,指挥官排在进攻队列中身先士卒,往往在布尔人的神枪手刻意打击之下,伤亡惨重,致使整支部队失去了有效指挥。

可这能怪英军吗?

英国陆军的战略战术思想是为了欧洲大兵团作战制定的,讲究的是重兵对垒,万炮齐轰,进攻如潮水奔腾而来,有我无敌,视死如归。

陆军部不可能为小小的殖民地战争再发展出另外一套战术思想,这容易引起部队的混乱,完全是舍本求末之举。

比如说在布尔战争时期,英国远征军灵活作战,采用穿插、渗透、迂回等战术对敌施以打击,能战则战,不战则避,尽量保存已方实力和有生力量。

那么回到大陆本土以后,面对欧洲的重兵团作战又该怎么办?

能战则战,不战则避吗?

显然是不可取的,欧洲大兵团作战讲究的是寸土必争,人在阵地在,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与敌一接触就散了,逃了,那岂不是意大利人吗?

所以,英国远征军司令罗伯茨勋爵和参谋长基钦纳勋爵针对英军的特点,制定了“全线反攻,步步为营,重兵集结,互为臂助”的战术,事实证明非常成功。

英国远征军的重兵集团动辄3~4万人,进攻时互相依靠紧密,相距不超过30公里,一旦遇袭则猥缩成团,就地展开反击。

这里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小股骚扰,那么基本上不做理会,按照既定的攻击路线前进,直到深入敌方战略要地。

第2种情况则是陷入布尔联军包围,此时需要呼叫救援,那么友邻部队立刻迅速靠近,实施反包围和反冲击,对敌方予以重大杀伤。

在英国远征军步步为营前进的身后,是十几万黑人劳工紧张修筑的碉堡,深沟和铁丝网,二线部队陆续进驻,,一步步的压缩布尔人的生存空间。

这一套战术被证明效果非凡,英国远征军一路平推杀进了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彻底覆灭了这两个布尔人政权。

问题在于布尔人政权覆灭了,国土被占领了,布尔联军的实力受创却不大,他们利用英国远征军战线拉长的劣势,将大股部队分解成小股开始灵活的游击作战,整个南非土地处处烽火,这才是英国人现在面临的大麻烦。

为了对付“铁壁合围”战术,布尔人特意打造了几千把铁丝剪,专门对付铁丝网。

小股布尔人部队重点袭击碉堡守军,打的他们夜晚不敢露头,胆敢出来巡逻必死无疑。龟缩在碉堡里又起不到严密封锁的作用。

这样一来,就给布尔人游击队留下了很大的活动空间。

“布尔人的战术虽然打得精妙,可惜实力相差悬殊,终归逃不了失败一途。”段祺瑞这一点看的还是很清楚。

“段兄所言甚是,布尔人总共加起来也不过44万,人口是最大的硬伤,如今投入集中营的妇女儿童已经超过20万,后勤断绝,难以为继呀!”

“听说有欧洲人支援,具体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这个确实有,莫桑比克也查获了几个大宗走私军火案件,很多铤而走险的葡萄牙裔白人参与了此事,案件涉及重机枪、炮弹和数千箱子弹,这仅仅是查到的部分,没查到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莫桑比克与德兰士瓦共和国的交界长达780余公里,大部分地区徒步可以轻松穿越,仅靠一两个骑兵团,想要守的严丝合缝非常难。”

“那可就麻烦了,按照布尔人那种死硬不服输的性格,只要有枪有弹就能打下去,战事不知道还要绵延多久。”

“呵呵……反正英国佬家大业大,拖得起。”

“郑将军此言差矣,仅仅在南部非洲,英国人一年的军费开支已经超过1亿英镑,当真是花钱如流水,拖下去我看也够呛。”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但这对我们来说却是好事,莫桑比克这一年来的发展谁都看得见。”段褀瑞少将很不厚道的笑了起来,他左右看了看郑富生少将和马昌少将,语气转为认真说道;

“二位将军先生;

这场战争给我们提出一个新课题,相对于帝国皇家禁卫军和皇家陆军,该如何定位陆军战术?

英国与我们同样是海洋国家,英国陆军的定位是参与欧洲大陆争霸,这显然不适用于我国,那么适合我


状态提示:第790章返回本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