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抗日之晋北小卒>第一百五十二章 后会有期!

“这……”

萧汐感到有些为难。

“但说无妨?”

“无妨。”萧汐想了想,说道:“此间之意,便是吾家家风罢了。”

“宽与恕?”

“是的,父亲自幼聪慧,从小便自学成才,当时父亲读完《三字经》与《百家姓》之后,刚要学《四书》《五经》之时,却适逢变法维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祖父本就对八股厌恶至极,那时便让父亲学《地球韵言》。后来,祖父又找来画、报与书刊给父亲,由此父亲便拥有极为渊博之识。”

“阿宽虽是二子,也算长子,可他成绩确实一般,今年才读初中,有次地理未能合格,学校便给父亲送去补考通知,不过父亲只是看了一眼便交给了阿宽,也不责难。”

“阿恕也不是个爱学习的,小学尚未能卒业,而且学业非常糟糕,有次他想要辍学,父亲发现后都未有口头反对。还是邻家的长辈发现并呵斥他一个下午,他才肯回到学校上学。”

“这便是宽?好一个宽!”

沐阳眼睛里面满是亮光。

这不就是每个华夏小朋友都希望能够拥有的家庭环境吗。

这要么就是真的不管小孩了。

要么就满满地都是爱啊。

这么自由的家风?

不过依据那两个小萝卜头的情况来看,他们俩也不算什么看起来没家教没教养的小孩,看起来也挺规矩,而且懂的也不少。

“嗯?王刚呢?”

回过神来,沐阳往左边一瞟,发现王刚不知道去哪了。

淦,这小子去哪了?

……算了,继续聊下去吧。

“那恕又是何意?”

“恕就是恕哦……”

萧汐歪头继续想了半天,看来记忆已经比较模糊了。

“阿恕尚且年幼不懂事,不过阿宽年长几岁,已是可以与人相辩了。”

“父亲论事之时,他便喜欢与父亲唱反戏、与父亲共同论事……有次另外一位长者皱眉斥责他“别插嘴”之时,父亲倒也不怒。”

“他认为阿宽说得是对的吗?”

“也不是。”

萧汐晃了晃脑袋,一撮平直的刘海在他的额头前面左右跳动了一下。身后束起来的黑发也在左右晃动。

“父亲认为阿宽说的是错的,但也认为另一位长者同样是错的,但在另一位长者面前却也不便说什么,只好诵读几句《论语》,暗喻不能限制别人思考,需要自由。”

“原来如此!”

“其实父亲多是受到祖父的影响,记得村人曾经说过,家父年幼时曾丢失过自己积攒的一串铜钱,便到处寻找,甚至与人发生了争执。祖父后来发现那串铜钱只是被遗漏在了前院的矮桃树树枝上,并没有丢在外面。”

“祖父也没有斥责父亲,而是写了一张纸,云‘一小儿自己将钱忘在树上结果还到处逢人便问’,然后一话不说便将纸条递给家父。”

“萧小姐的祖父……可真厉害啊……”

沐阳暗暗吞了一下口水。

要说萧父,那他可能是受到新时代思想的洗礼才变得开明。

毕竟按年龄来算的话,萧汐出生那些年,应该适逢五四运动吧?跟他差不多。

浩浩荡荡的时代思潮,能让很多年轻人、青年人的思想变得开明。

当时的人们,都开始崇尚德先生(dee,科学)。

可萧父的父亲,萧汐的祖父竟然也是如此开明,果然家风是可以传承的。

你要说一个旧时代依靠科举成才的清朝官员,竟然在戊戌变法之后就立刻让自己的儿子摒弃八股文,转而让他学习地理……

儿子犯错了也不指正,不打骂,反而是从侧面提点他,让他自己幡然醒悟……

……这¥@#!

沐阳不禁在心里喊了一句“卧槽”。

这样的教育方式,就算是在100年后也不过时啊,甚至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教育之法。

一百年后的华夏人们都做不到的家庭教育模式,一百年前清朝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做到了。

这样的家庭,简直就是理想型。

……

“不知萧小姐的祖父?”

沐阳意识到,一个思想开明的人,在当时肯定不会是庸才,不知道是何方大员。

“祖父在旧朝亡后便随之而尽了。”萧汐还以为沐阳是在问她祖父在哪。

“……”

沐阳沉默了下来。

刚刚还说王刚是雷区舞王,到处踩雷呢,转眼他也踩雷了。

“抱歉。”

“也不是甚么事情,我也从未见过祖父,仅仅只是道听途说罢了。”

“嗯……”

“……”

“不过我很好奇萧小姐的名字又是何意?”

“家父取名本也是随意,阿恕未出生时,二弟阿宽名字并非‘宽’,而是取名‘源’,意味生命之源、神水之源……三弟出生后,父亲为自明其志,便将二弟名字改为‘宽’,再为三弟取名‘恕’。”

“原来是这样……”

不说有的人还以为萧父是区别对待呢。

“我当时出生,当时父亲还在海上摆渡,回家后心自有感,念叨着王荆公的‘吾行有定止,潮汐自东西。’,从里面取了一字,便是我的名了。”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吗?”

沐阳古诗词鉴赏能力就差了不少,也不知道这是那首诗的,也不知道上下文,王荆公是王安石他倒是知道。

“……”

萧汐看了他一眼。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二章 后会有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