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南唐节度使>第52章穿城之江

侯开山选了西边一间两厅三室的厢房。

回到北屋,陆原看到陆雨瞳早已蒸好面饼,在桌前等候自己。

他抓起一块面饼说:“雨瞳,我们院子搬进了一对父子,他们都是好人,搬进来保护我们的,以后要和他们好好相处。”

陆雨瞳吃着面饼,哦了一声。

吃完饭,陆原觉得密道很可能通向城外,天色已晚,还是改日有时间再进去看看,于是便想着带陆雨瞳出去玩一下。

敲了敲西厢房的门,开门的是侯越,他问道:“陆相公,有事吗?”

侯开山也听到敲门声,快步走到门前,他可要老练的多,将侯越扯到一旁,自己也让开身子,做了个请的手势,说:“大人请进。”

“侯兄,我想出去逛逛,想邀你同行。”陆原说明来意。

“大人出门,我自当跟随保护。”说着出了门,无视侯越可怜兮兮的眼神,吩咐道:“看好家,别忘了晚间的功课!”

就知道没自己分,侯越心想,耷拉着脑袋说:“知道了。”

三人行至大堂庭院时,看到展元匆匆向监狱方向行去,在他身后还跟着一男一女。

陆原还以为展元在办案,暗赞一声。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在县城之上,可以看见有人忙着收摊,有人出门吃饭,也有人向陆原三人一样,忙碌了一天,在大街上闲逛。

陆雨瞳每次出门都会显得特别的好奇,小脑袋转个不停。

陆原忙了一天后,在街道这样无所事事的闲逛,也觉得分外惬意,偶尔还会碰到百姓向他微笑着打招呼。

一路之上,侯开山充当导游,向陆原介绍着一些县内地理情况,他虽只比陆原早来几天,却早已将城内逛熟。

歙县县城以县衙为中心,有两条主街道,南门至北门的端阳街和东门至西门的四宣街,这两街将县城分为四个城区。

陆原三人沿着端阳街行走,忽然前方出现一条宽广的河流,陆雨瞳快步跑到河堤旁,向下眺望。

陆原猛吃一惊,他实没想到这县城中居然还有如此宽的一条河!

“侯兄,这条河叫什么名字?”

“这是新安江啊,相公不知道吗?”侯开山有些惊讶。

陆原当然知道新安江,这可是是钱塘江干流之一,直通杭州,想不到这条江流竟然直通歙县,在古代运力不足的情况下,水运便是主要手段,一条河流往往象征着便利和繁荣。

只要有这条江,他便有信心让歙县商业繁荣起来!

满怀激动的向江面眺去,他眉头渐渐皱起,因为在江面上居然看不到一条船。

“侯兄,怎么水上无船?”

侯开山暗忖道:“县令大人今天是怎么了,专问一些没常识的问题。”

想是这样想,他依然耐心答道:“因为水匪原因,水门都已关闭,自然无船。”水门便是由他负责的。

又是盗匪!陆原叹了口气,顿时失去了兴致,转身道:“回去吧。”

陆雨瞳依依不舍的瞟了一眼江堤下的一只小乌龟,跟着陆原走了。

回县衙的路上,陆原想多熟悉一下县城,便没有从原路返回,绕了些远路。

行至一条窄街时,陆雨瞳忽然扯了扯他袖子,指着街边道:“哥哥,是那个人!”

陆原顺着她目光望去,却是一个卖鞋的摊位,后面坐着一名正在读书的书生,正是董秀才!

“董兄!”陆原走近摊位,打了声招呼。

那书生抬头一看,见说话之人面孔有些熟悉,一时却想不起他是谁,问道:“兄台是?”

“董兄还记得那日祁老三捣乱吗?”

董秀才顿时想起来了,笑道:“原来是你。”

陆原此刻正是用人之际,那日见董秀才言谈颇有见识,便起了收用之心,问:“我每次见董兄时,董兄都在读书,不知是否在为今年八月的秋闱做准备?”

“我不善诗词,自知考不上举人,读书只是闲来无事罢了。”董秀才摇了摇头。

南唐科举重视诗词,不重实学,也难怪董远如此丧气。

“听说县城来了个新县令,正在四处求才,董兄何不去试一试?”陆原笑道。

“我也听说了,不过只听说招了个捕头和班头,未曾听说要招募文吏。”

看他有些意动,陆原心下甚喜,说:“那是你消息太闭塞了,我听说县令大人思贤若渴,你现在过去,定能有所收货。”

董远看了看天色,说:“都这么晚了,县令大人都下衙了,去的话估计也见不着他吧。”

“去试试吧,说不定就有收货呢?”陆原劝道。

董远几次考举不中,家中日渐清贫,这才出来卖鞋,鞋子都是家中贤妻所缝。他自己并不在乎被人笑话,但想起家中贤妻整日被街坊邻居笑话,却是心如刀割。

“好,我去试试,多谢兄台指点,在下董远,字妙和,不知兄台姓名?”

“在下陆原,字尚白。”

董秀才拱了拱手,收起摊位就向家中急行。

侯开山有些困惑,问:“大人为何不当面向他表明身份?”

“我这样说他未必相信,咱们快点回去吧。”陆原微微一笑。

回到县衙,陆原让侯开山在衙外等候,自己则带着陆雨瞳进了书房。

……

董远家住城北,他提着鞋子向家中越走越快,若刚才那人说的不错,县令真的在求才,那便是难得的好机会,绝不容错过。

行至一小巷,他在一间颇为破


状态提示:第52章穿城之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