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我在曹营当仓官>第372章 卧龙?!
一会儿,才微微点头,而后看向楚云:“云儿你又是怎么看此事的?”

在此期间,楚云的大脑飞速运转,如今已想出该如何应答。

“叔父,侄儿觉得,奉孝之言,确有道理!

不过嘛,这称帝之事,虽可以暂缓,但另有一条路可供叔父一试!”

“哦?”

曹操大感兴趣地看向楚云,就连郭嘉也一并朝楚云抛去好奇地眼神。

“叔父,何不先称王,定邺城为王都?

如此一来,既能将朝中骨干大臣名正言顺地搬到邺城,叔父也可循序渐进,借此试探一下天下诸侯对叔父的态度!”

楚云的这个建议,是当真说到曹操的心坎里去了。

且不说是否要称帝,在见识过邺城的繁华之后,曹操的心思早就不在许昌了。

可是许昌是自己当初设立的大汉都城,如果贸然迁都,无异于打自己的脸,给自己找麻烦。

然而,曹操若是称王,并借此自设王都于邺城,既在某种程度上,保全了汉王朝以及天子的颜面,也顺理成章将自己的根基转移到邺城,属实算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至于称王这事,虽然汉高祖刘邦曾有言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但以曹操目前对大汉力挽狂澜的“巨大贡献”,说是旷古烁今也不为过。

称个王,又算得了什么?

再说,刘邦都死了几百年了,西汉东汉迄今更迭了不知多少代,他的话又有多少实质分量呢?

再者,就是楚云所说的,试探天下诸侯的态度。

现在曹操心里,也很想知道,诸侯对自己的真实态度,是服呢?还是不服呢?或者表面臣服,内心不服呢?

称王,可以借此试探出诸侯们的真正态度,更可以确认诸侯们对曹操的所作所为,极限在何处。

如果这一次曹操真的称王,有某位诸侯公开表示不满,曹操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借汉室的名义,对其出兵。

若是大多诸侯表示祝贺,那曹操就可以顺利称王,并由此对日后称帝,废除汉帝,还朝换代继承大统而做好铺垫和准备。

因为诸侯们如果能接受曹操称王,相信要不了多久,当曹操的势力继续发展壮大,他们终将不得不接受汉室灭亡,曹操取而代之的事实。

“妙极!正如奉孝还有云儿你们二人所说,此时称帝为时尚早,但若是称王,非但无害,而且益处颇多!”

曹操眼中出现从未有过的火光,就像是潜伏在幽暗密林中的野兽,在蛰伏了不知多少年,终于察觉到目标猎物一般!

对此,楚云与郭嘉看在眼里,谁也不敢多说一句,可他们都意识到了一件事。

曹操对于权欲的渴望,早就不同以往,司空也好,丞相也罢,这些人臣之职,无论多高都难以填满曹操内心深处对权力追求。

就像是深不见底的巨型沟壑,永远不会被填满一般。

“叔父,侄儿在此,先道一声恭喜了!”

“在下恭喜主公!”

即便是很少在曹操面前说软话的郭嘉,也难得地将态度摆放得极其谦卑。

“哈哈……好!待我晋封为王,必先重赏你们二位!”

曹操终于放生狂笑起来,仿佛被压抑了数百年的情绪终于一朝得到释放。

楚云只得低头言谢,不再多言。

其实本来,楚云并不打算劝谏曹操直接称王,而是应当循序渐进,先进公爵,再让天子晋升为王,也不迟。

可他本来只是试探一下曹操,居然就引出曹操对权力极其渴望的一面。

看来,曹操的心里,没准连称王都感到略有些不满足。

自己这位叔父,显然已是志在天下,早晚要莅临九五之尊才肯罢休。

不过楚云以往的追求从不曾动摇,曹操的反应在他的预料之中,而且他也对此没有任何反感。

不如说,他更期盼曹操会如此走下去。

大汉气数已尽,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苦不堪言已有不知多少年。

只要曹操能平定天下,还黎民百姓以太平,将那汉室取而代之,又能怎样?

哪怕是游戏里,都阐述着一个简单至极的道理。

王权,没有永恒。

——

会议在曹操的狂笑声中落下帷幕。

与曹操道别后,楚云怀着无尽的感慨与郭嘉无言分别,独自回到房内,陷入沉思。

明明只过了不足一年的时间,楚云却觉得,这一年过得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

不知经历过多少刀光剑影,目睹了多少生命逝去,才辅佐曹操,走到了这一步。

按说最大的敌人袁氏被彻底根除,楚云应该感到轻松才对。

可不知为何,自从回了邺城,楚云的心就时刻紧绷,越来越严重,就像是纵有一只手挟在他的心脏上,力度不断加大,捏得楚云喘不过气。

“哎,希望只是我最近太累了……”

发出这么一句感慨声,楚云将蜡烛熄灭,盖上被子,拖着疲惫的身躯强迫自己进入梦乡。

——

荆州,襄阳城外,有一世外桃源般的偏僻幽静之宅院。

此宅院命为“水镜庄”,位于幽林身处,环境幽雅,背山面水。

可它之所以被如此命名,原因还是它的主人,是一位于后世名气极大的人物。

“水镜先生”司马徽。

只不过,今日的水镜庄,比以往还要热闹些,除了主人之外,居然还难得的多了一位客人造访。

庄内,一位童颜鹤发


状态提示:第372章 卧龙?!--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