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时,曹操想一统河北,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再不会碰到什么顽强抵抗了。
所以要立功,将军们唯有趁现在极力给自己争取机会。
唯有郭嘉一人,面露苦涩,稍作犹豫之后,咬牙上前一步。
“主公!属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曹操一愣,抬眼去观察郭嘉的脸色,凭他和郭嘉多年来的心有灵犀,当即就看出郭嘉神色的异样。
“奉孝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虽然曹操承认自己最依仗的谋士是楚云,但郭嘉在他心目中的分量,绝不会比楚云轻多少,二者几乎还是同样重要的存在。
无论郭嘉会讲出多么大不敬的言论,曹操都不可能对其问罪。
“在下谢过主公!”
郭嘉弯腰作揖,而后正色道:“主公!在下觉得,河东郡之危虽解,我军将士如今也士气正盛,斗志昂扬,但眼下却并非我军攻打邺城的最佳时机!”
“哦?此话怎讲?”
这话若是其他谋士说的,曹操此刻脸上只怕已经露出明显的不悦之色。
但他知道,论忠心,没有谁能比得上郭嘉,哪怕是楚云,也只是和郭嘉在同一水平线上。
郭嘉叹了口气,道:“主公,恕在下直言,先前我军之所以能够以破竹之势攻克黎阳,真正的原因在于袁谭、袁尚二人兄弟不和,彼此猜忌,袁尚拒不发兵增援袁谭,使得袁谭兵力不足,这才没能守住黎阳。
可如今,袁尚在邺城中仍有二十万守军,粮草更是远比我军充裕,太子太傅在河东郡大胜高干的消息恐怕已传到袁氏兄弟的耳中。
此刻,主公若是执意攻打邺城,这两兄弟到了生死关头,别无选择,唯有抛弃以往的恩怨,联手负隅顽抗,这样一来,凭借袁尚兵力之多,袁谭之骁勇,再加上邺城乃天下首屈一指的重镇,我军想正面攻下邺城,实在是太过艰难……”
郭嘉的话,确实是鞭辟入里。
对袁谭、袁尚二人来说,曹操一旦决定攻打邺城,就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刻,这种时候他们为求活路,势必联手。
而袁尚的家底先前本就没有折损,再加上袁谭本人善于用兵,二人如果能合力抗拒曹军的进攻,对曹军而言确实是大麻烦。
而且邺城可以说是目前天下规模最大的坚城,是袁绍生前投入无数钱财资源打造的城镇。
哪怕是昔日繁花似锦的都城洛阳、长安,也未必能与现在的邺城相提并论。
至于名义上的都城许昌,荆州的重镇襄阳之类的,与邺城相比就更不值一提了。
要在兵力本就逊色于袁尚的前提下,率军正面攻打这样一座坚城,哪怕曹操准备得再充分,也很难能得手。
只不过,郭嘉说得固然很有道理,曹操这一次却不想听从他的建议,就此罢手。
一来,楚云在河东郡取得大胜的消息很快就要传遍整个军中,这正是曹军全员士气被提升到极点的时候,无疑也是攻打邺城的绝佳时机。
二来,曹操为这次攻城,自认为已经准备得相当充分,费了这么大一番功夫,仿佛就差这临门一脚,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撤退,哪怕听郭嘉的话觉得再有道理,曹操都会觉得很不甘心。
“奉孝啊,你说得确实有理,不过全军上下准备了这么久,好不容易等到河东战事得出满意的结果,若是就此罢手,岂不可惜?”
邺城近在眼前,这一战胜了,袁氏在河北的争权就彻底被消灭,曹操要一统河北便指日可待,面对着这么巨大的诱惑,曹操就是再心如止水,也把持不住啊!
郭嘉理解曹操的想法,但他身为军师祭酒,必须以履行职责为首要目的。
因此他再度拿出当场宛城之战时的那股执着劲头,坚持谏言道:“主公!您说得这些,在下明白,但在下坚信,主公若是肯暂时放弃攻打邺城,放弃黎阳率军离开冀州,退回许都,相信要不了多久,这袁谭、袁尚俩兄弟,必定会再次祸起萧墙,争锋相斗!待他们俩兄弟斗得两败俱伤时,您在率王师来讨,平定河北,易如反掌!”
正如郭嘉懂曹操一样,曹操此刻如何不懂郭嘉的意思?
只是这个时候,曹操心意已决,郭嘉再怎么劝,曹操也不可能改变心意的。
考虑到郭嘉也是一番好意,曹操只得笑道:“奉孝,大战在即,我军令已下,不可朝令夕改。
不如这样吧,明日全军上下,全力攻城,先攻一日,若是顺利,就一鼓作气早日拿下邺城,若是攻势不顺,就按奉孝你的意思,咱们见好就收,给袁氏兄弟一个再次反目成仇的机会,如何?”
听曹操的语气,似乎还是更偏向于认为自己能攻克邺城。
不管怎样,曹操这番话已经算给足了郭嘉面子,郭嘉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得挤出笑容道了一声:“主公明鉴!”
此时此刻,郭嘉心中只有一个感叹。
那就是:楚云若是身在此处,二人一并劝诫,曹操岂会坚持一意孤行?
然而无奈的是,楚云偏偏就不在这,凭借郭嘉一人的分量,在这件事上无法扭转曹操的决意。
而其他将军,见郭嘉的意见被曹操否决,也几乎全部露出喜色。
并非他们对郭嘉有意见,相反郭嘉在军中威望哪怕不比楚云那般至高无上,也是颇具威信的。
但此次,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