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穿越重生>宋士>018章 太学(三)

“王相公,这些都是律学的学生,主要学习断案和律令,案例和法条并重。也是吕学谕所教的学生。”

朱梦说说完坐下。这些律学生于是一个个的自我介绍起来。

“好,大家都是饱学之士,将来都是朝廷栋梁,须得安抚百姓,勘察冤狱,扬地方正气。”

王松话说完,太学生们一起肃拜道:“多谢相公指点!”

“王相公,听闻你在殿上七步成诗,震惊天子和群臣。可否今日当堂赋诗一首,让我等后学也能一饱耳福,成为太学一大乐事?”

“王相公,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字字珠玑,学生佩服。若是我朝多几个王相公此般的英雄,何惧北虏!”

“王相公,何妨作词一首,也让我等见识一下王相公的大才!”

王松摆摆手,一种太学生都是安静下来。

“赋诗作词,花前月下,这是小才。抵御外侮,浴血疆场,不惧死伤,保家卫国,如梁溪先生,如我死伤的上万军士,这才是大才。各位都是国之栋梁,在此国家存亡、外虏入侵之际,更应修身养性,将来出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听到王松的话语,许多太学生都是频频点头。王松也是心里安慰。只要这些人将来能多花一份心思在百姓身上,也算是一份功德了。

“王相公,你所言在下不敢苟同!”

吕祉在一旁说道:“金人蛮夷小族,只知劫掠,劫掠余而自遁之。张侍御史掌纠弹百官朝会失仪之事,李纲专权,凌驾于君王之上,张侍御史弹劾之,有无不可。食君俸禄,沙场征战,为君王分忧解难,这本就是军士份内之事,又如何能称得上大才!我朝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乃是祖训,又岂能让武人当政,与国法背道而驰!”

花想容在王松耳边轻声说道:“王相公,张侍御史就是张浚,他弹劾李纲专权,以致朝廷主和派得势,这吕祉便是其拥戴者。张浚此人虽大义分明,但轻锐好名,志大才疏,相公知之。”

张浚、吕祉,这二人联系起来,王松一下子猛然想起,这吕祉不就是淮西兵变的搅局者吗?

历史上,绍兴七年,南宋江淮统制官郦琼发动叛乱,杀死监军官吕祉等人,带领全军四万余人,并裹胁百姓十余万投降金人傀儡伪齐刘豫,史称“淮西兵变”。

兵变使得南宋对金人和伪齐的军事前沿江淮重地,处于防卫空虚的状态,成为南宋对金人战略相持变守的一个转折点。南宋失去了一次极为宝贵的收复失地的绝佳机会。

究其原因,时任右相兼都督的重臣张浚志大才疏、刚愎自用,用人不当,最终导致了兵变事件的发生。

而用人不当的这个“人”,就是王松眼前的这位吕祉,日后张浚的亲信,淮西兵变的始作俑者。

刘光世罢官,张浚命其部下王德为淮西军都统制,郦琼为副,吕祉为淮西军统制。郦琼、王德互不服气,张浚不得已,将王德召回建康,命吕祉监军郦琼。

吕祉不但未能好好安抚郦琼,反而建议朝廷惩治郦琼。但弹劾郦琼的密信败露,郦琼杀了吕祉,投奔了伪齐刘豫。

南宋五大军区成了四个,张浚辞相,主和派又占了上风,吕祉可谓是愚蠢至极。

更为重要的是,此君身为朝廷官员,从中挑唆左相赵鼎和右相张浚的关系,即至成隙,最终赵鼎辞相,而张浚亦孤掌难鸣,并无任何功绩。

私心一起,无事可成。张浚轻锐好名,挥金如土,视官爵如等闲。好功名富贵者,无不趋其门。在朝显官,皆其门人,悉自诡为君子,稍有指其非者,则为小人。

好一群不作不死的大宋贤臣啊!

杜充、张浚、耿南仲、秦桧,还有这个吕祉,这些两宋之际的士大夫们,一个个在历史舞台上,生动活泼地演示着,如何成功地作死,不死不休,至死方休!

若是不知道历史上这些事,王松也许会一笑而过,并不会理会一个腐儒的只言片语。但知道对方是吕祉时,王松还是决定给他一点小小的教训。

“吕学谕,请问你,我军与金人大战,将士们浴血疆场之时,你又在何处,做些何事?”

吕祉脸上一红,不耐烦地皱眉道:“王相公,你问这些事情何意,本官居于何处,又与你何干“我等在城墙上和番子血战,吕学谕躲在学舍里面,整日里吃斋念佛,是与不是?”

吕祉冷冷哼了一声,却是抬起头来,看着王松,似乎在等王松的回复。

外强中干,道貌岸然,无耻之尤。

王松眼神冰冷,徐徐道:“吕学谕,若是只为掳掠,金人为何围困东京城达旬月之久?若是只为了掳掠,为何京畿周围,方圆千里,生灵涂炭,皆为焦土?我朝以文制武,士民毫无血气,尚武之气全无,满朝皆是贪生怕死之辈。你们这些士大夫,丝毫不懂军旅之事,却要掌握万军之生死,岂不谬哉!”

他指着旁边的牛皋,朗声道:“这是我忠义军的前军统制牛皋。就是他,割下了无数女真勇士的首级!难道说战场杀敌,排兵布阵,他还不如你吕夫子吗?他腰间的铁锏,你拿得起吗“一介武夫,也在这里登堂入室,在下读圣贤书、安抚教化百姓,又怎能和这些粗鲁军汉相比?岂不谬哉!”

“安抚百姓,使得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自己脑满肠肥,金玉满堂,妻妾成群;读圣贤书,金人南下时,或降或逃,摇尾乞怜,毫无气节;手掌雄兵,


状态提示:018章 太学(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