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盛世大明>第159章真相

陆炳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他心中仍然有一疑惑:陛下是从何而知这郭勋府中有白莲教妖人?

他锦衣卫虽然如今还远远做不到监察天下的壮举,但至少对帝都还是实行了全面的监控。

京畿各要害衙门、达官显贵各府邸都已经被他们威逼利诱地安插进了探子,这正是东方崇与令狐锡这半载主要努力的成果!

但他们同样未曾探查到武定侯府有白莲教妖人的情报!

这就不得不令陆炳陷入了自我怀疑的境地!

陆炳忍不住开口询问道:“陛下,武定侯府藏有白莲教妖人之事您是……”

“好了,下去吧,时刻监察武定侯府的动向!”

“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陆炳无奈只得怀揣着心中的疑惑退出了御书房。

陆炳刚走,一黑衣人出现在御书房之中,小声禀报道:“武定侯府中发现白莲教妖人!”

朱厚点了点头,黑衣人随之消失不见。

果然如此啊!

坐于龙榻之上的朱厚陷入了深思。

他之所以不告诉陆炳真相,是因为连他自己先前都不能确定武定侯府中藏有妖人!

而他提点郭勋的原因,也是想让郭勋自行先处理干净自己的武定侯府!

如若真能抓到白莲教妖人,那便最好!

如若未曾发现白莲教妖人,那就罢了!

所以事实并非王守仁猜测的那般,郭勋的结果也远远没有他猜测的那般严重!

王琼在奏疏之中写的仅仅是提议商定云南副都御史何孟春讨平弥勒州十八寨蛮人造反的功劳,并给出了兵部的商议结果,其实只是需要朱厚这位圣天子签字盖章便可。

但所有人都未曾想到,仅仅是因为这一封无关紧要的奏折,却让朱厚想起了发生在嘉靖三年的一场涉及数百位官员的生死大案——李福达案!

只因奏折之中那不起眼的两个小字——弥勒!

为什么后世的朱厚会注意到这件由白莲教妖人引发的不起眼案件?

因为此案不仅仅牵涉到民间秘密宗教,还体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纷争!

甚至最终波及了数百位官员的罢免流放!

并且案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转变换,以至于最终真相究竟如何谁都不知道!

至少没有黑衣人的通报,朱厚都不清楚张寅就是李福达!

在朱厚看来,此案是熜哥继“大礼仪之争”后,肃清地方官员的延续!

如果说“大礼仪之争”让熜哥扫平了朝堂之上任何敢于反对他的声音,那么“李福达大案”就是熜哥用来扫平地方官员的利剑!

嘉靖三年八月,山西太原府太原卫张寅被其仇人薛良所讦告,称其是反贼李福达!

李福达何人?

白莲教的铁杆妖人,其家族世代为白莲教骨干!

李福达曾跟随崞县王良、李钺谋反,后又煽动百姓一手炮制出了陕西洛川县谋反事件,可谓是天生就有反骨之人!

但经巡抚都御史毕昭、按察使李珏审理、都御史江潮层层审理,皆认为薛良在诬告,张寅并不是李福达!

眼看“真相”已经大白,张寅即将无罪释放,其长子张仁却干了一件蠢事!

当时张仁已经被郭勋收为门客多年,于是极力哀求郭勋解救其父,替父申冤。

郭勋这无脑蠢货未加思索便修书一封给山西巡按御史马录,勒令其立马放了张寅。

马录本就是文臣出身,当时恰逢“大礼仪之争”彻底结束,他们文臣集团宣告惨败,郭勋这些天子近臣骤然显贵!

于是马录企图将张寅定死为李福达,从而与众官员各疏弹劾郭勋,勾结妖贼李福达,违背君父、蓄意谋反之罪!

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头脑简单的马录想要炮制出一场“冤案”,却不知道此案真相就是如此!

因此原本一件诬告的小案就这样闹大了,变成了泼天大案,更是涉及到了统治集团各方势力的倾轧!

文臣集团的反击至此开始,不了解“真相”的各地御史纷纷上奏弹劾郭勋,誓要将其拉下马来!

群臣激愤之下,熜哥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于是只得将此案搁置。

成为众矢之的的郭勋惶恐不安,此时便体现出了他身为奸佞幸臣的基本素养!

郭勋联合张璁、桂萼等人向熜哥哭诉,文臣争相弹劾自己是为了反击!

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遵从圣意追封兴献帝,这其实是“大礼仪之争”的延续!

已经大权在握的熜哥因此暴怒不已,勒令三法司审理此案,查出事情真相。

因此到了嘉靖六年,以刑部尚书颜颐寿为首的三法司在京畿道审讯张寅案,马录等人的手脚自然瞒不过逐级严查的朝堂重臣,最终“真相”便水落石出:此案乃是薛良因私仇诬告张寅的“冤案”!

于是薛良被腰斩弃市,为其作证的证人全部戍边!

但被平白摆了一道的郭勋自然不满意,落井自然下石!

“苦主”郭勋立马反击,继续咬着幕后主使马录不放!

而熜哥同样不满意,他恼怒于还有这么多的地方官员揪着“大礼仪之争”不放!

于是下令由张璁、桂萼、方献夫分别主持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事务,重新审理此案。

而原主审大臣颜颐寿等人尽皆被停职审问,等待张璁等人的调查。

在张璁等人“尽职尽责”地严查下,“真相”才终于大白:此案乃是山西巡按御史马录为了构陷


状态提示:第159章真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