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原运输粮食,终究还是消耗非常巨大,在后勤非常安全的情况才才将将够吃。
所以,诸葛亮所说的第二个、第三个办法也非常重要。
诸葛亮提出的第二个办法:从西域购买,甚至采用预支的办法。
西域百姓有一定的存粮,这些粮食的每一粒都非常宝贵。肯定不能从他们手中白白征走,而必须提供一笔金钱或者物资,甚至是许诺以后还上这些粮食。
所以,钱财是有重要作用的,茶叶、陶瓷、丝绸都运过去交换西域百姓手中的粮食。这些物资平时都比粮食贵很多,是能换到一笔可观粮食的。
据敦煌太守与四海商帮等前期调查,预计可以交换购买到5万人吃一个月的粮食。
再不济还能用明年的粮食来偿还今年的,可以仿照利息后面多给一些。
这个办法可以搞到一些本地粮食的同时,不把西域百姓推向敌人。
但是,量是有限的,还只能在一定民心的鄯善国、疏勒国等地实行。
第三个办法,是靠外交,从西域更远处的友邦采购一批,再西域尽头接济。
比如大军到了后世的帕米尔高原一带,补给线即使以天水、陇西作为起点,也超过8000里的距离。
如果帕米尔高原没有一批补给物资等在那里,那后勤的巨大压力将超过想象。
但是,用外交手段联络中亚最擅于经商的粟特人,并且结好波斯人,他们在中亚有大批粮食。
估计价格会跟高,但给3万人买一个月粮食是完全可行的。
粟特人之前就和新西凉军有一定往来,聪明而擅于经商的他们,肯定能把握好晋国这个未来最大客户。
波斯人口数量庞大,是安息帝国最主要人口组成,然而统治安息的是少数者帕提亚人。反对帕提亚人,结好波斯人支持他们推倒帕提亚,重新建立波斯,既符合历史趋势,又能获得一批粮食物资支持。
如此,补给的大事终于有了着落。
童远将此事交给三个人负责。
非常熟悉敦煌、西域情况的张就。
以孝顺和义气著称的河西士族庞淯。
另外就是诸葛亮,除了发明木牛流马和沙撬车,他还非常善于用有限人口,挖掘出尽可能多的粮食供给庞大大军。别人能用80万人养10万兵就是奇迹,他还能用这么点人口,实现补给线翻越秦岭的奇迹。
不交给他交给谁呢?
准备妥当后,在入冬之前,平定西域的第九场大战役就开始了。
第一个目标就是拔掉马超在西域最主要的支持的龟兹国。
很快,龟兹国国都东、南、北三个方向,都出现了晋军斥候。
龟兹王庭急忙向各处派人调回骑兵保护王庭,传信骑兵机智地“躲开了”汉军巡逻游骑,安全传达了救援命令。
几天后,从东、南、北调回的四千龟兹国骑兵被围点打援击溃了,多数死伤、投降,少数逃脱。护卫王庭人员的骑兵刚从城北跑出几十里,就被黄忠、廖化、杨阿若等待已久的4千晋军截住了,一千护卫骑兵没有战斗就与王庭人员一块投降了。
此战缴获战马3500匹,俘虏敌人2000,消灭敌人2800,有800多龟兹骑兵向西北逃窜,几十个向西南逃跑准备向马超报信的骑兵被消灭。这次缴获的战马多数是出至西域仅次于大宛马的乌孙马。
缴获了大量粮食、牲畜、皮毛。原来龟兹国怕马超赖着不走鸠占鹊巢,故意说存粮告罄。童远下令不许动农户一粒粮、牧民一只羊,以后他们是大晋国民,不能失了民心。
童远留下苏则、诸葛亮与1万兵马安民。并立刻安排2000俘虏,让他们疏通罗布泊河道,清理泥沙填补陶土。
鄯善国与敦煌中间,商路畅通,罗布泊尚在。
还有几条大河,是自西向东经过龟兹国再到鄯善国进入的罗布泊。
如果想用好西域这最后的大湖和水运,就要稳住这一段,控制好周边人口数量,保护好周边植被。
龟兹国的20万人,出于各方面都最好迁出这个重要地方。
于是,他们的百姓半数分给友军鄯善国等,半数迁到河西。
取而代之,童远在旧旧龟兹国的地方,安排3万屯田军,其中1万战斗军屯,2万建设军屯。这样西域的中心,人口总数降低,生态压力减小,还增设了主心骨。
等到远去西边就食的马超得到情报时,童远已经在西域站住了脚,马超如果不决战,拖下去失去民心和后援的将是他自己。
马超不得不率军赶到龟兹国,与站住脚以逸待劳的童远决战。
可是,童远凭什么按照马超的想法和他野外决战呢?
晋军占住城池与水源,依托的防御工事,马超的大量羌胡轻骑兵野战倒还不错,进攻工事就显得非常无力。
双方僵持仅半个月,失去龟兹国的马超就几乎断了补给。
纪律较差的他们,不多时便有人杀马,有人烤肉,有不少胡人到河里在扎鱼。
马是骑兵的命根子,宁可饿死也不愿杀战马。马超下令杀些劣马充饥,胡人闹了起来,差点炸了营。最后每天杀几匹,还不够塞牙缝,士气很快就跌落下去,一些被拉壮丁的牧民已经没有力气走路了。
去卑对于这些胡人的情况比较熟悉,知道此人人心已散,建议此时集中主力,全力痛打马超。其他胡人见到势大,必然不敢死战,或降或逃。
童远采纳去卑的建议,计划以来远卫和胡帕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