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吴自远和卫亦君这两个太子属官在,朱志行和柳弗愠也在。
李复书看到李复礼和李复政,眼中竟绽放出极为耀眼的光芒!
他十分热情地招呼李复礼兄弟俩坐下,极为高兴。
他怎么能不高兴呢?
昨日就有眼线来报,说康宁公主最近不仅去了宫中见皇后,频频会见皇室宗亲,昨日更是去了良王府和恭王府。
康宁公主前几日被赵学尔指着鼻子骂,不用想也知道她在做什么,何况由于她近日动作太过频繁,已经有不少风声传出来。
别人他倒还不那么在意,但李复礼和李复政是他的亲兄弟,若是他们倒戈康宁公主,与他相争,那才会让他伤心。
幸而他们现在一起出现在了太子府。
不用他们说什么,李复书已经知道了他们的选择。
李复礼道:“康宁公主不仅到处宣扬说大哥不是嫡子,不当为太子,要改立四弟做太子。还对我和三弟说,如果不立四弟当太子,我们与大哥身份相同,都可以当太子。她这是要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令我们自相残杀,她好坐收渔翁之利。”
这就是李复礼想了一夜的决定。
他并没有那么期待坐上皇位。
或者说因为太后早早地立了李复书为太子,在他还没有期待的时候,便已经阻断了他的希望。
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
虽然昨天他的心确实有所动摇,但那并不是他内心的希望,那只是不甘心。
当他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坐上那至尊之位的时候,他便从来都没想过要坐上那个位子。
可一旦有人告诉他,他可以。
那么他就会因为可以,但却不能得到而不甘心。
尽管那样东西他并没有那么想要。
既然他没有那么想要那个位子,而他去争那个位子的后果又极为严重,那他争来这个位子做什么呢?
没有丝毫意义。
只不过是被人当枪使罢了。
他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想了一夜,才想通了这一点。
他心中一有了决定,便迫不及待地来了太子府。
李复政点了点头,十分赞同李复礼的观点:“大哥是陛下长子,又屡建功劳,从无错处,是当之无愧的太子。我是不会和大哥抢太子之位的。”
他与李复礼对视了一眼,心照不宣。
他比李复书小十岁,太后立李复书为太子的时候,他才不过十二岁,正是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时候。
就更别说去追逐名利了。
这些年他逐渐长大,也从来没有往那个方面想过。
如今他十九岁了,正是少年意气的时候,一听到康宁公主让他去争夺太子之位,便立马严辞拒绝。
本来他没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可想了一晚上,觉得这件事还是应该要与李复书知会一声,好叫他提防着些康宁公主。
没想到一大早来了太子府,竟然会碰到李复礼也是来说这件事情的。
朱志行道:“这次康宁公主挑拨太子与两位王爷之间的关系,又到处传改立太子的流言,已经有许多风声传出。或可以‘东宫地位不稳’为由,奏请皇上将康宁公主遣出京都,使殿下监国,以平息流言蜚语。”
众人都跟着点头,觉得朱志行说得有理。
李复书却十分担心:“陛下爱重康宁公主,恐怕不会愿意将她安置到别处。”
太后执政三十年,皇帝早已经很习惯了让女性参政议事。
再加上他刚刚执掌政权的时候,康宁公主从旁协助他治理朝政,确是立了大功。
皇帝就这么一个胞妹,又年纪相当,许多事情他更愿意与康宁公主商量,而不是与李复书这几个儿女们说。
正因为他无论私事与公事都爱与康宁公主商量。
再加上他对康宁公主极为大方,待遇赏赐比李复书都不少。
是以在外人眼中,康宁公主极得圣宠,十分不好对付。
李复礼道:“因我手握左羽林军,康宁公主才会想借我之力打击太子。我愿放弃左羽林大将军之职,外放出京,让康宁公主无力可借。”
李复政也跟着道:“我也愿意,我们都出了京都,康宁公主就更没有理由留下来了。”
李复书笑道:“你们愿意,我却不愿意,若外放出京,从此天高地远,以后想见一面都难,我舍不得你们。”
受皇帝的熏陶,李复书也极为重视亲情。
平日里兄弟姐妹们的关系都相处很是融洽。
若是李复礼和李复政当真为了他而离京,愧疚是一方面,舍不得也是真的。
朱志行道:“殿下舍不得两位王爷,将来得了尊位,自然可以召两位王爷回京都。但现在康宁公主势大,又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如今她到处兴风作浪,若是皇上与大臣们因此心思动摇,危及太子,扰乱了社稷安宁,那就是大罪过了。”
众人都跟着点头。
李复书垂下眼眸,心中思量。
事有轻重缓急,若是他因为感情用事,硬是要把李复礼和李复政留在身边。虽然两人不愿意与他相争,但若是被别人寻机利用,那就因小失大了。
李复书虽然心中已经有了决意,晚上还是把这件事情与赵学尔说了,询问她的意见。
毕竟康宁公主会如此发了疯似的攻击他,都是赵学尔的功劳。
康宁公主会有这番举动,早就在赵学尔的意料之中。
她听了李复书转述的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