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恐怖悬疑>我在秦国做武王>第三十八章 开朝会(三)

“启禀大王,对于义渠此战,虽说是威慑多于实战,但我秦锐士,还是做好了交战之准备,此番派遣黑旗一军,两万锐士,由荆州都督统领,做六万之疑兵。

其次,各地征集粮草、马匹、辎重都已经运往前线,若有需要,可随时增兵,虽然两万人,但备足六万人之口粮,我秦锐士能战,战之则必胜也。”

向寿领兵之法,以稳健而著称,让他这样的人物,来统筹全局,是最合适不过了。

秦国各业,按照秦王的谋划,是齐头并进,尤其是这些年来,秦国兵事一道,有了长足的进步。

以秦王为左校长、向寿为右校,秦国有很大一部分的军官,都曾在此进行过修学。

演武宫,总共分为两部,其一是学子部,其二是锐士部。

所谓这学子部,就是秦国各地的氏族子弟,他们可直接报考,在通过考核后,可进入演武宫,进行四年的修学。

在这四年中,他们要涉猎诸多的方面,兵法、技击、四言、战阵,还有历代兵家之著作,也一样都不能少,四年进修,等到学成毕业,就可以直接入战卒任职。

秦国行二十级军功制,所有人都要以这军功来论,这是基础。

从演武堂毕业的士子们,就只能从什长做起,以后的升任,全凭军功来定了,若是有表现特别优异者,也可直接成为百将,或去军中其余各司任职。

至于锐士部,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锐士部的学子,他们原先就在秦**中任职,因为其战功卓越,或是其表现优越,由战卒各部的军侯推举上来,在锐士部进行为期一年,或者是为期两年的深造学习。

他们这些人,才是秦军的未来,秦国日后的军队高层,也多半会在他们当中诞生,让他们来这里深造,其一是提升能力,其二则是在这段时日内,接触到这位秦国最高的执掌者,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也是秦王加强统治的手段之一。

现如今,秦国大军,已然有了义务兵役制的趋势,黔首从军入屯兵,屯兵挑选入战卒,服役期满,可获封地,若是立下军功,更能赏赐爵位。

屯兵极少战斗,多是种地,战卒极少种地,多是战斗,两军分开,不至于影响到战斗力,若要立下军功,要更上一层楼,就须得入战卒。

除了这演武堂之外,经过了这些年的变革,向寿这个上将军,对于变革之后的军中之事,也慢慢地摸索出了自己的门道。

从后勤算起,一直到征战,就如国务府各府台一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作流程。

此番对义渠用兵之举,就是这种体现。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军调集得很快,粮草也征集很快,短短一月之间,就已经完成了对义渠,两面合围的趋势,这放在以前,根本就做不到了。

以前但凡征战,都需要国府下王令,之后召集庶民为兵,集合大军,运送粮草,两个三个月,都还要急急忙忙的,就不算行军花费的时间了,而现在呢,大军本就在一起,两日,最多两日就能集合完毕。

在上将军府之下,又分出了辎重司、督粮司、战略司、御马司,这四大司,此四样,都是军务之重也。

但凡攻城,必得辎重,但凡征战,必得甲胄,必得箭矢甲胄,这辎重司,便是专程负责秦军所需的一切用具,像是冲车、投石机这些,全由辎重司督造。

常言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军若无粮,则无以成军,督粮司,顾名思义,就是征集粮草、负责军饷,发放士卒被服、运送粮草之事,还有这战略司,名为战略,实则幕府也,乃全军之幕府也。

以往征战,都是各部将军各成一系,他们都有自己的幕府,就如当今的司水大夫芪伯,他以前就是皂游将军的幕府,不受王恩,不收秦俸,乃受皂游将军之恩俸,为皂游将军行事。

这样很不利于,秦王对全军的掌控,现如今,秦王整顿军务,将所有的幕府形成一司,幕府们不再只为自己的将军效命,而是上下一体,尽皆忠于秦王,他们合在一起,则称之为战略司。

战略司层层递进,一级辖一级,六军战卒,战略六司,由三大都督统率,三大都督,战略三司,直接向上将军府汇报。

如此,形成一套统一的系统,加强了秦王的统治,极大地减弱了各级将军的力量,因为有很多年轻的将军,曾经就是老将军的幕府,这是在斩断他们的联系。

最后,就是这御马司了。

自春秋以来,战法多样,灭国居多,战阵之上,战车被慢慢地淘汰,步卒和骑兵正在兴起。

这是因为春秋之战,乃是约战,所谓约战,就是两军相约对垒,其后硬碰硬,干上这么一场,赢就赢了,输就输了,很简单。

可到了如今,套用白起的话来说,那就多是野战,多用计策,多攻城灭国,多围攻歼灭,战车愚笨,往上无法攻城,往下,这许多地方战车都去不了,就说这函谷关,战车都很难通行,所以被骑兵所取代,也是必然。

听说这些年来,北边的赵国,已经效仿胡人,建立起了一支非常强大的骑兵,既然这骑兵是越来越重要了,那就不能缺少马匹。

秦国九卿在时,有上卿太仆,掌管全国马政,现在秦王变法,太仆没了都好些年了,所以就多了这样一个御马司,专管马政,为骑兵之后勤。

辎重司,督粮司,战略司,御马司,各有其中,各不能少,这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开朝会(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