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恐怖悬疑>我在秦国做武王>第六十六章 瞒天过海

·

魏冉先是错愕,其后再一细想,就明白了秦王的意思。

肯定是赵魏两国,生出了变故,才会调走少梁邑大军。

“大王,臣听人说,前些时日,齐国上卿苏秦曾到咸阳见大王,莫非大王是想对楚国用兵?”

眼下,秦国各处平定,就只有一个楚国,发兵攻打越国。

这秦越乃是联盟,秦国岂能坐视不理,所以只有对楚国用兵,才会连少梁邑的大军都要调动。

“正是如此,五日前,寡人派遣苏秦为我秦国使者,出使赵魏,又有燕王屯兵邯郸,如此则赵魏联盟可破,楚国正在东攻越国,无暇西顾,正是我秦攻取楚国的好时机。”

闻言,魏冉沉思了片刻。

“那大王此番来少梁邑,也并非只是为了调兵?”

调兵一事,大王信使即可,何须大王亲自劳碌,如此慎重,必定是要商议应对赵魏之策,要是武备松弛,纵然苏秦一张铁嘴,也亦是无用。

“都督知寡人也,若是往楚国用兵,则我河西兵力空虚,就是赵魏联盟能破,但还是不得不防也,寡人此番亲来少梁邑,便是与将军商议此事。”

如今赵魏两国的情形,魏国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只要一声令下,便可挥师前来,赵国大军,也开始有了运粮的举动,倘若让他们知道,秦国河西之地,并无多少防备,那这攻秦之心,还是会有的。

听秦王肯定,魏冉又思虑了一阵。

“大王,臣明白了,乘机攻打楚国,此计虽险,但苏子一策之妙,大利于我秦也,大王能亲来少梁邑,说明大王意志已决,臣虽有一万大军,但可做十万之用。

臣善疑兵,每逢行军,军多则少旗,军少则多旗,军多则守一处,军少则大修营寨,此时此刻,赵魏还并不清楚,我少梁邑大军的确切人数。

臣可令军中旌旗,逐日增加,其后每日修整城池,大河沿途,每行五里,便立下一座箭塔,一座小寨,竖起大王大纛,若是有贼军斥候见之,必会以为我秦军是在增员,而非减员。

其二,四万大军,可分十日派往巴郡,每日四千,又分成四列,从各处出发,不举旗帜,不经郡县,往南疾走,在南郑集结,不仅能骗过赵魏,也能骗过楚国,此为瞒天过海之计也。

赵魏见我少梁邑战备有序,时刻准备,如此一来,也能为苏子游说赵魏,做一助力!”

好!

好一招瞒天过海!

寡人就说,这凡事都需要商量,三个臭皮匠还赛过诸葛亮了,有句话不是说我党的会议多吗,这会议多是有好处的!

不仅能骗赵魏,也能骗过楚国,想一想,要是我秦国大军,一下子出现在楚国地界,那楚人该会如何震惊,会如何胆颤,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瞒这么久?

宜阳都督魏冉,才华不浅,历史记载,他可做过秦国的丞相。

甘茂之后,秦国樗里疾为相,樗里疾之后,便是魏冉,当时魏冉为丞相,白起为上将军,可谓是珠联璧合,大破楚、韩、魏、赵等诸国。芈八子的哥哥有好几个,但能做丞相的,可就只有这一个啊。

“对楚国之战,乃是我秦之国战,都督不仅深明大义,更是献此良策,此战,都督亦是大功也!”

只有秦国君臣,上下一心,才能凝结成拳,平定天下。

秦王为此,也是用心良苦,不惜专程跑一趟少梁邑,其一,便是为了令魏冉与王一心,如此看来,是来对了。

听王之奖,魏冉对王再行一礼。

“臣所尽职,实属本分,臣还有一事,想说与大王,臣是秦臣,但也是一楚人,臣对于楚国,最是了解。

历来楚国之重,重在北地,重在东边,因寿春北上,便可直抵中原,寿春东北,可抵宋国齐国,说到底,楚国就是一南国,历来争霸,只能往北。

至于西边,夷陵正西,山岭重重,与巴蜀两地,也是山地相隔,夷陵西南,乃是黔中,黔中多山,也不为其重也。

至于我秦国,历来重在关中,重在河西,重在函谷宜阳,所以说楚国之西,并无强敌,这也让楚国西境,军备废弛,城池不坚,只有过了夷陵,别都鄢城,才能称之为大城。

我秦攻楚,定不能让其有所防备,用兵当在快也,若是能一鼓作气,击败这十万大军,便可乘势而下,只取夷陵,威震荆襄,臣以为,这攻楚之计,当为秘也。”

难怪魏冉不似向寿那般,一力反对,因为在魏冉心间,也认为此战能胜,不过,再换个角度,向寿之言,并非在于对楚是否能胜,而是从全局考虑,担忧诸国之变。

果然是屁股决定脑袋,魏冉都督,是考虑一战之事,而向寿贵为国务大臣、上将军,必得从全局出发。

这一番分析,倒是给秦王提了个醒。

就连秦国臣子都有不少,一力反对攻楚之战,这样看来,恐怕连楚国也猜不到,秦国会在这种情况下动兵吧。

这样一来,楚虽有十万大军,或许真就是军备松弛,要是给他来个出其不意,必能有奇效。

“好计策,蜀地有十万大军,寡人意欲出宜阳战卒五万,少梁邑兵四万,合计十九万大军攻楚。

这少梁邑之兵,可按照都督之计,暗中调往巴郡,那宜阳战卒,也可如此,令巴郡白起,早做准备,布好这瞒天过海之计,给芈槐来个大惊喜!”

见计策被秦王采纳,魏冉面露笑意。

“大王攻楚,当以何人为将?”

状态提示:第六十六章 瞒天过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