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整整三天时间叶安与范子渊没出过司农寺的大门,铁牛为自家侯爷不被累垮,专程去了最近的“食为天”定饭食,每日准时准点的送到衙门中。
后来秦慕慕得了消息,专程把最好的厨子送到司农寺的公厨,并请人送来瓜果蔬菜以及肉类,为的就是让叶安与范子渊两人吃好。
人是铁饭是钢,高强度的工作下精神难得放松,唯有吃饭的时候能补充营养,但好在这两人都年轻,经得起这般的折腾。
三天之后两人如同闭关出来一般,叶安尚有精神,而范子渊胡子拉碴的模样端是吓人,但脸上的气色却是极好的。
至于周光祖等一众负责文书账册的小吏却是熬得油腻,他们这才见识到叶安与范子渊的厉害,短短三天时间就把章程定下,从良种的储存,分配,规划田地,从内而外的推行,再到教导农官,如何劝说京畿路的农人,如何教农人们种植土豆地瓜等等诸多事项全部理清楚。
甚至于如何翻土,不得连茬种,中间应该种其他什么东西都给规划好了,这样的效率着实令周光祖等人惊讶。
但这次最吃惊的人还是叶安,他原以为范子渊对总体规划还有些吃不准,谁知道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他们几乎都是社会精英,在书香门第的官宦人家中成长起来的一定不会是书呆子。
范子渊的在有着非常不错的大局观,在和叶安讨论过后几乎毫无破绽,总体分为东京城周边土地推广,京畿路推广,大宋全境推广的“三步走”计划。
每当叶安看到这份计划总会感叹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后人为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而制定的计划,而宋人却用在了摆脱饥饿上,这个时代的大宋已经是文明的巅峰,足够强大了。
看着这三天的成果,叶安非常满意,在总体计划上还有无数的细则,通过列表的方式陈诉出来简单明了,若是下面的官吏还敢说看不懂,忘记了,那必定是渎职。
而接下来就是要亲自下地培训劝农官了,其实这些经验丰富的劝农官才是司农寺的基础,也是力量所在。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股东风就是一个时间,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春雷惊百虫,万物始生长”,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从这一天开始,希望的种子会被种进土里,在春耕之后经历夏耘迎来秋收和冬藏,这是古老华夏先民总结出的劳动智慧。
距离惊蛰没有几天了,范子渊准备让人把叶安的培训章程提前发给东京城的劝农官,但前提是要进行雕版印刷。
“长生,这册子已经编写好了,你算是头功,我这便派人送去官书房印造成册,需要几天时间,待印制好了便可送与东京城的劝农官,其亦可教授手底下的人嘞!咱们也能歇息几天……是吧?”
虽范子渊比叶安年长,在司农寺的时间也长,但在叶安面前他总是觉得自己在同一位主官说话,而不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人。
按理来说他才是前辈啊!
没办法,叶安无论是说话做事极为成熟老练且面面俱到,再加上他云中郡侯的特殊身份,又是常年给官家授课的侍读学士,范子渊很难在叶安面前找到前辈的感觉,反而下意识的听叶安的主意。
尤其是在这三天时间里,叶安见识了范子渊的能力,同样范子渊也见识到叶安的能力,庞杂繁琐的事情在他面前永远都会变得井井有条。
即是自己都觉得千头万绪,但在叶安那里却是有条不紊的列举出来,主持清晰,在范子渊看来这是宰相才有的能力和气度啊!
瞧见叶安微微摇头,范子渊奇怪道:“有何不妥?”
随手从范子渊的手中拿过原稿,叶安笑道:“几天?时间太长了,你要多少册?最多一天就给你做出来。”
范子渊奇怪道:“一天半?官家圣人那里必须要有几册,崇文院要收录,还要给三司,中书门下……再加上地方上的官员……暂且先印制一百余册吧!少说也要三五日的时间嘞!”
叶安奇怪的看向范子渊:“百余册需要如此之久?雕版费事了些,但也不至于吧?”
范子渊翻了个白眼道:“这是当然,给官家圣人的书册不需熏香?给朝官的书册简单的印好就行了?不要装裱?!”
原是在这上面花费时间,叶安笑了笑:“十天可出千余册,一个月能有一万册印刷出来,近日便能出十册粗版的,可行?”
“今日便能出书?!别玩笑了,今日连雕版都做不好!咱们这劝农书可有万余字!雕版就要用掉数百块,一天?!三天才能雕完,就这我还是往快的说,这便雕好那边就印,也需要第四天才能成书!”
范子渊有些不满叶安的吹牛,雕版印刷在大宋已经非常成熟,但速度依旧有局限性,官营的印书房也没有这么快,何况那些手艺精湛的匠人可不多。
叶安却是神秘的笑了笑:“那就赌一顿酒席如何?!”
范子渊大笑道:“一顿如何能行?少说也要五顿!”看着自己往坑里跳的范子渊,叶安微微摇头:“又要让范兄破费,小弟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范子渊脸色一变,但想到雕版的难处,以及家中雕版铺面的速度,便得意道:“你少在这里吓唬我!不妨告诉你,我家可是有雕版铺面,熟练匠人每日雕版多少那是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