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言情总裁>长歌当宋>第四百零四章石灰与水泥

东京城外的土地并没有多少被兼并,相反有不少还是在当地百姓自己手中的,这个时代的人也不是傻子,谁不知越是靠近东京城的田地便越贵?

虽然其中的道理农人们说不上来,但他们就是知道该是这样的。

最少他们能算过来一笔账,越是靠近东京城的土地,便是运粮食进城都要被远处方便些,其实越是这样的朴素思想,越难以被人占便宜。

所以东京城外的庄子算是价钱不菲的,至于东京城中的豪门权贵,这些人才不傻呢!他们不会选择在东京城这样瞩目的地方进行土地兼并,显得自家的吃相是多么的难看。

相反他们的土地都在老家祖宅那里,比如曹家就是真定府最大的地主,许多土地都被他们占据,而至于东京城外却是只有一座象征性的庄园做做样子而已。

要说东京城外土地做多的人家,那必定是赵宋的宗室们了,老赵家的人为何不抑制土地兼并,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自己才是东京城中最大的地主!

可即便如此,李家这种外戚之家的庄园也不可小觑,庄子四周的土地足有百倾,且都是良田!所谓的良田可不是土地那么简单,而是指土质肥沃的田地。

荒地是很难种出农作物的,相比其他的植物,农作物虽然产量高,但竞争性却差了太多,地里有杂草,土地中的养分不足等等问题都是关键因素。

古人为何要保地?那是为了让土地能够拥有种植庄稼的能力,刀耕火种就是最古老的保地保肥办法。

但叶安并不在意这些,别说是百倾良田,便是几十亩的土地也完全足够自己发展所需的了。

他更想要的是庄子上的人口,那些依附在李家庄子上的佃户才是叶安真正需要的资源。现在这庄子已经是云中郡侯府的了,那这些佃户自然也就变成叶安的佃户。

因为租子的低廉,庄子上的农人们对云中郡侯府以及叶安这个云中郡侯是感恩戴德,只不过这种感恩戴德并不足以让他们放弃土地,投入到砖窑的生产中。

即便是给钱他们也不愿意前来做工,原因很简单,也很可笑,在农人们看来,他们天生就是种地的,把自己的土地伺候好,便是天大的事情。

在他们看来去砖窑做活又苦又累,还赚不到多少钱,哪有在地里劳作,收获金灿灿的粮食来的踏实?

上了年纪的农人都会念叨一句话,“官家都要下地亲耕的,咱们这些泥腿子就该在地里踏实的干活,别想着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情!”

在以孝治天下的大宋,长辈们说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就是至理名言,不能动摇,即便是年轻的佃户看到叶安给钱的痛快,看到了砖窑忙碌的热火朝天,也不愿违背“祖宗”的古训。

叶安心中是真的着急啊!这么多的生产力不能投入到窑厂和石灰厂的建设中,如何把自己的制造业扩大?

即便是拉着王伯的手苦口婆心的劝说,甚至是拍着胸口保证不会耽误农忙,但老人家依旧不买账,而是苦笑着摇头道:“侯爷,您说这话便是不知在土地里刨食的幸苦了,不光要面朝黄土背朝天,还要耐得住性子,这性子是怎么来的?自然是一点一点养下来的,若是年轻的后生们都去了你的砖窑,作坊中去,那这地里的活便会撂下来,反正他们能挣到钱,也就不在意自家的土地了不是?多少种田的好后生去了东京城,找了个活计便误了农忙?宁愿在酒楼脚店中端茶倒水一天,也不愿在地里劳作嘞!”

叶安微微一愣,这话算是颇有哲学味道在其中的,只是王伯并不知道,很快新的粮食将会冲击东京城乃至整个大宋的市场,随着土豆和地瓜的出现,到时候稻米和小麦的需求便会持续降低,当然也会有回升的那一天,可其中与一个漫长的过程。

见王伯依旧坚持,叶安只能放弃自己的想法,与他说了许久,虽然不接受他的观点,但叶安还是对老人家的坚持颇为感叹。

好在砖窑暂时还不需要多少人手,他只是担心订单爆满之后忙不过来而已。

砖窑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烧砖,而是在以烧砖为副业,以煅烧石灰石、白云石、之类的石头制作石灰为主!

石灰石可以干嘛?当然是制作水泥了,至于水泥的作用,当然是作为一种娘家而便捷的建筑材料来使用了。

水泥在这个时代有多大的作用?便是用屁股想也该知道的,水泥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水的侵蚀,这对古人来说是多么完美的建筑材料?

当然,宋人更喜欢木头建造的房子,但路面,院子,墙壁是不是可以使用水泥和砖块,答案当然是!

除了极少数的官宦之家外,有几家能铺的起地板的?木质的地板是好,但实用性却远不如砖地,何况寻常百姓家连砖地都没有。

叶安看着板车上的大木箱被装满,心满意足的率领车队向东京城而去,车队不光载着水泥,还与沙子与碎石…………

他要把信陵坊变成东京城中最先使用水泥地面的坊市,要让东京城的百姓亲眼看到信陵坊的街道如何在一夜之间便成为比砖地还要平整的存在。

最为强烈的广告便是眼见为实,无论你说的多好,只有让别人看见了,才会相信。

车队缓缓的抵达了信陵坊的侯府,车把式负责把所需的材料运进侯府,而此时侯府中已经来了老熟人。

李遵勖坐在叶安的摇椅上,同边上特大号摇椅中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四章石灰与水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