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言情总裁>大佬横行娱乐圈>第653章 人性的善与恶

在这篇影评里,老熊用了洋洋洒洒上上千字来称赞两位主演的精湛演技。

小邓一字一句读下来,也觉得老熊说得很有道理,形容非常贴切。

就好像把她内心说不出的那些感受和想法全部吐露出来,畅达且痛快淋漓。

“果然是老熊,把我看完后的感受全部描述出来,看完太爽了!”

小邓迫不及待地继续看下去,心想现在夸完了,应该进入正题了吧?

果然,在上千字盛赞之后,老熊笔锋一转,开始写剧情分析:

【电影看似是以陈峰视角展开,但是细细品来却未必如此,我觉得,导演更希望观众带入的是“神”的视角。

所谓镜头,其实是导演的语言,王导在电影里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带观众看到万里高空上的世界,再从城市上空俯瞰尘世。正如这部电影的第一个长镜头,从室外到室内,就将凡人的喜怒哀乐尽收眼底。

且导演故意用冷静的色调与镜头,来克制他的表达,并希望观众能够剥离人的身份,尽量客观看待故事中发生的一切,或者说,让我们来看一个人的善恶挣扎。

为什么我会说“一个人的善恶挣扎”,而不是“两个人的善恶对抗”?

大概有很多观众也都是这样看的——大家把陈峰视为被拉扯的善良一方,把阿宁视为恶意一方,整部电影就是阿宁将陈峰拽下深渊,试图让他也双手染上鲜血的故事,但是最后陈峰守住了本心,仍然保留着作为警察的基本良知,在挣扎后回归善良,最后也为那份犹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的确,表面上看,电影的确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能看懂这层含义的,算是来到电影的第三层,但是谁能想到导演的真正想法是在第五层呢?

这也是我要在这篇影评揭露出的最核心的关键——陈峰和阿宁,他们本来就是一个人,或者说,是陈峰这个人的两重人格。】

小邓冷不丁读到这句,整个人都看傻了,喃喃道:“不会吧?我完全没看出来啊!他们怎么会是一个人呢?难道阿宁至始至终都不存在?”

她正在寝室里,不小心把惊讶说出口,不远处的室友们也听到了。

两位室友作为江棠的忠实粉丝,听到“阿宁”两个字就跟打开什么开关似的。

她们非常敏锐地竖起耳朵:“什么阿宁?什么不存在?”

小邓的沉思被打断,便跟室友们解释:“我在看一个资深影评人的影评。”

两位室友立马凑过来:“关于《悬疑小说家》的吗?我们能看吗?”

小邓哪有拒绝的道理:“当然可以。”

她特意侧身,让室友们可以清楚看到屏幕上的字。

几分钟后,室友也读到让小邓惊讶的部分。

两人反应倒是跟小邓出奇的相似。

“假的吧?”

“这么说是多重人格?”

“我们先继续看下去再说!”

这倒是。

三人迫不及待地追着看下去,只见老熊紧随其后写到:

【关于这个猜测,我是看到彩蛋的时候才突然明白的,而前面一些被我忽略的细节,也被这个猜测串联起来,这也是王导的“草灰蛇线,伏脉千里”。

在菜单里,应该许多人都注意到两个警察对话的背景音,是警局内部的嘈杂声音,其中有一道稍弱于出镜警察的声音,正在讨论刚发现的年轻女性白骨。

网上关于这个年轻女性的白骨来源众说纷坛,因为尸体白骨化取决于环境不同,最快是两三周,慢的话一年乃至更久。那么这名死者到底是死于几周前,还是一年前?

这看似是个模糊信息,怎么理解都可以,但是以我的看法,这个白骨应该属于真正的阿宁!而她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去世了!

我们看到的阿宁是谁?她是陈峰的第二人格,是他在接受不了现实后精神扭曲后的产物,也就是说,以阿宁名义杀掉的十人,真正凶手其实是陈峰!

让我们回到电影最开始,想想阿宁出场的片段——她与陈峰的对视,黑暗与光明的割裂交融,善良和邪恶的初次交锋——在这个堪称影史经典画面的镜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场的第三个人,也就是原本在和陈峰说话的小警察,当陈峰抬头看向阿宁,这个小警察却丝毫无所动,这是否证明了,陈峰视野里的阿宁只有他能看到,在小警察的视线范围内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如果这还不能证明,那我们让时间线继续下去,也就是陈峰打发走了下属,才开始了和阿宁的对话,并将她带到审讯室问话。只要看电影时够细心,就能注意到在调查小组成员无意间对话里透露出监控坏掉的信息。

不仅如此,电影前面部分集中在警方身上的时候,阿宁除了初登场几乎没有露面的机会,直到陈峰因为转折离开调查小组孤身行动,阿宁的出现次数也多了起来,与她接触的至始至终都只有陈峰一个人。

也就是说阿宁的出现,从来没有客观佐证,一直都是陈峰的主观说辞!而观众和警方对陈峰下意识的信任,让他们也没有怀疑过阿宁是否真的存在,反而随着阿宁的犯罪嫌疑人身份被确定,她几年来故意隐藏存在的生活有了合理解释,被大家解读成“为复仇而蛰伏”,这看似合情合理,但何尝不是给了陈峰以阿宁名义隐藏另一重身份的空间?

在这里,我必须要提到电影里的名场面,也就是江棠整部堪称封神的演技!大家千万不


状态提示:第653章 人性的善与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